[实用新型]用于实现两个板材垂直方向连接的金属固定夹有效
申请号: | 202123345661.2 | 申请日: | 2021-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725584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3 |
发明(设计)人: | 周曰球;杨云洲;方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球明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B11/02 | 分类号: | B25B1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陈天宝 |
地址: | 201811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实现 两个 板材 垂直 方向 连接 金属 固定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实现两个板材垂直方向连接的金属固定夹,用于实现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之间的垂直方向连接,所述金属固定夹为一体成型的弹性结构,形成有用于嵌入第一安装板孔洞中的卡扣以及用于夹持第二安装板的卡槽。所述金属固定夹包括顺序相连的第一直线段、弧形段及第二直线段,所述弧形段即为卡扣结构,所述第一直线段与第二直线段之间形成为卡槽。本实用新型采用固定夹镶嵌卡接装配方式,在复杂的安装环境下装卡简单,在返修过程拆解轻松,疲劳度也大大提升,并且不需要在装配件的安装位置额外的增加零件的机械强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连接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实现两个板材垂直方向连接的金属固定夹。
背景技术
现有金属件、塑料件等材料在复杂的装配关系间采用通过固定夹连接装配,改变了传统紧固的方式,减少了传统方式需加强装配连接点的结构强度,提升了零件在装配过程拆装方便性。
中国专利CN 205588193U公开了一种用于过载保护的夹头,用于上板与下板的连接,所述的夹头关于轴线对称,该夹头包括头部、腰部和尾部,所述的头部两侧均为弹性凸起,所述的腰部与头部的两个末端连接,所述的尾部与腰部连接,且尾部与轴线垂直,所述的尾部卡设在下板内,所述的头部卡设在上板内。夹头装配时,尾部先镶嵌到下板中,待固定好后,再与上板进行装配,上板装配时,把头部对准上板孔槽压进去,随着压力的变大,头部两侧宽度会逐渐变小,当压力达到某一特定值后,头部缩小到刚好能卡进上板孔槽中,继续向下,头部两侧力的作用减小,头部两侧变得略宽,卡紧上板,使得上板与下板紧密贴合在一起,就完成了装配。拆卸时,当拉力大于某一特定值后,头部两侧宽度减小到上板孔槽一样大小,上板就会从夹头上分离,从而实现上下板的过载保护。然而,该夹头适用于的连接板需要开设能够卡持其尾部的卡槽,适用领域较窄。
中国专利CN 205592244 U公开了一种安装件紧固用金属固定夹,用于实现第一安装板与第二安装板的紧固连接,所述的第一安装板上开设一个插接槽,所述的第二安装板上设有一个插接块,所述的金属固定夹包括一体成型的用于卡设在插接槽内的外卡扣,以及设置在外卡扣内侧用于卡接在插接块上的内卡扣。使用时,把金属固定夹镶嵌装配在第一安装板的插接槽内,再将第二安装板的插接块插接到金属固定夹内,外卡扣与插接槽为过盈配合,内卡扣与插接块为过盈配合,金属固定夹和两个安装板都采用了过盈配合装配后金属固定夹回弹。这样在装配完成后保证了第二安装板与第一安装板之间更牢固的连接在一起,并保证了第二安装板与第一安装板的安装强度,并且本实用新型的金属固定夹不破坏第一安装板与第二安装板的原有结构。然而该结构需要对接板具有卡扣结构,适用范围较窄。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现有技术中缺少两个板材垂直方向连接的金属固定夹的现状,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实现两个板材垂直方向连接的金属固定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实现两个板材垂直方向连接的金属固定夹,用于实现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之间的垂直方向连接,所述金属固定夹为一体成型的弹性结构,形成有用于嵌入第一安装板孔洞中的卡扣以及用于夹持第二安装板的卡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金属固定夹包括顺序相连的第一直线段、弧形段及第二直线段,所述弧形段即为卡扣结构,所述第一直线段与第二直线段之间形成为卡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直线段与第二直线段之间形成的卡槽与弧形段内部相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弧形段为具有3/4圆周~4/5圆周大小的圆弧形结构。本实用新型中,对于弧形段结构有特殊限定要求,如果圆弧太小,那么卡扣容易从第一安装板孔洞中脱落,这种连接不稳固,如果圆弧太大,那么导致第一直线段与第二直线段之间的间距太小不利于安装第二安装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球明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球明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334566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