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半自动化压线工装有效
申请号: | 202123351714.1 | 申请日: | 2021-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669902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7 |
发明(设计)人: | 简相华;韦华才;吴克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岳阳市显隆电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3/048 | 分类号: | H01R43/048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屹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819 | 代理人: | 莫杰华 |
地址: | 414000 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半自动 化压线 工装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半自动化压线工装,其结构合理、设计新颖、实用性强,通过加装气缸主体及气缸推力/复位接头提供开闭动力,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操作中人工操作强度大的问题;同时以推力杆和转接铰座将开闭动力传导到压线钳的压推手柄上,且采用固定压线主体的方式以及改进针套的装配方式,进一步完善了电缆线端子与电缆线的钳制方法,能有效解决电缆线端子钳制电缆线时,位置控制不好钳制出来效果不一的问题,同时极大提高了在钳制电缆线时,效率慢、工作量大、质量不一、等关乎成本的问题,与过往人工手动钳制电缆线相比更具有实用价值和优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端子压线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半自动化压线工装。
背景技术
传统的压线方式是由操作人员利用手钳进行压线连接端子,操作人员需要首先将主线塞进端子内孔,然后将端子和主线同时放进压线钳中心孔,依据经验观察并调整端子与主线的位置是否处于压线钳中心孔的卡齿位置上,由于操作经验及手法的熟练程度,产品经常出现主线没被压到;端子孔压不紧主线导致端子容易掉落;端子没能正确放置在压线钳中线孔位置结果压偏,各种因素导致产品质量不一,不仅压线效率低,报废率高,并且劳动强大,甚至有时操作人员可能会误伤自己,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半自动化压线工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半自动化压线工装,包括压线钳,压线钳具有压线主体和压推手柄,其中,还包括底板,底板立设有第一支撑立板和第二支撑立板,第一支撑立板悬挂装配有气缸主体,气缸主体具有气缸推力气接头、气缸复位气接头以及推力杆,压推手柄与推力杆铰接,压线主体竖直固定在第二支撑立板上,压推手柄的底部可相对转动地铰接在压线主体的底部上,压推手柄具有面朝压线主体的第一压面,压线主体具有面朝压推手柄的第二压面,第一压面与第二压面由压线主体和压推手柄的相对转动而实现开合;第二支撑立板具有L形立板以及两侧夹板,L形立板立设在底板上,两侧夹板立设于L形立板的一侧,两侧夹板之间具有容置且固定压线主体的夹持空间;两侧夹板包括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第一侧板具有露出压线钳的压接孔的插线侧的避空位,第二侧板具有露出压线钳的档位器和压接孔的插端子侧的上孔位和下孔位。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底板通过活动滑块可滑动地装配在滑轨上。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推力杆的端部装配有转接铰座,转接铰座的一端与推力杆的端部固接,转接铰座的另一端通过销钉铰接在压推手柄的铰接孔处。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压线主体中,第二压面的两侧具有沿长轴方向延伸的挡边,挡边与第二压面组成凹槽,凹槽用于第一压面和第二压面压合时容置压推手柄。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立板装配有悬挂支撑件,悬挂支撑件呈环状结构,气缸主体的端部从悬挂支撑件的一侧穿过悬挂支撑件后与位于悬挂支撑件的另一侧的紧固螺母锁紧,以固定气缸主体的位置。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压面和第二压面之间具有非接触的最小压合间距。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支撑立板可拆卸地装配有固定件,固定件具有置于压线主体与压推手柄之间的挡部,挡部用于在压线主体与压推手柄压合时形成非接触的最小压合间距。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固定件装配在第一侧板,挡部从第一侧板横跨夹持空间延伸至第二侧板。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侧板的内侧壁具有沿下孔位环设的凸沿以构成一装配槽,与压线钳配套的针套从第二侧板的内侧壁插入装配槽内且由凸沿限制针套从第二侧板的外侧壁脱出,针套与压接孔的插端子侧同轴对接,针套用于承接和固定从压接孔的插线侧插入的端子。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侧板悬空装配于L形立板上,第一侧板与底板之间构成避空位,避空位还用于在压线钳在夹持空间中抬升而露出第二侧板的装配槽时将针套从避空位经夹持空间装配至装配槽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岳阳市显隆电机有限公司,未经岳阳市显隆电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335171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