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光路投光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23352294.9 | 申请日: | 2021-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750342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7 |
发明(设计)人: | 薛金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达森灯光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8/00 | 分类号: | F21S8/00;F21V8/00;F21Y115/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880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光路投光 系统 | ||
一种双光路投光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单颗主光源、多颗相同的子光源和全反射导光板;所述主光源为垂直发光,所述子光源为侧发光,所述主光源与所述子光源的发光方向互相垂直;所述全反射导光板位于主光源上方且垂直于主光轴;所述多颗子光源均匀间隔环绕于所述全反射导光板的至少一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舞台和景观灯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光路投光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专业演绎灯具和专业舞美设计中运用的观众灯,一般运用大功率COB作为主光源,同时在主光源周边或者灯头外圈分布有小功率彩色LED作为子光源,主光源使用时要求光线柔和无眩光、高光效、色彩还原度高,以满足各类活动节目现场环境和人物视觉感受的要求。而背光源的运用则在主光源关闭后不至于出现暗场环境,使灯头出光面变成一个可混合任意颜色的显示灯体,大大丰富了观众灯的照明功能和现场环境渲染及点缀功能。
但此类观众灯背景光一般会有以下问题:如果在灯头表面布置子光源,那么会存在子光源投射光斑混色不均匀、灯珠亮点过于明显的缺陷;如果子光源布置在与主光源COB同一平面,因主光源和子光源的数量和功率差异较大,则会存在灯板底部散热结构和电子方案容易形成干涉的问题,且同时会有子光源所形成光斑中间区间出现暗区而导致光斑亮度明显不均匀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简易实用的放电保护电路。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光路投光系统,包括单颗主光源、多颗相同的子光源和全反射导光板;所述主光源为垂直发光,所述子光源为侧发光,所述主光源与所述子光源的发光方向互相垂直;所述全反射导光板位于主光源上方且垂直于主光轴;所述多颗子光源均匀间隔环绕于所述全反射导光板的至少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单颗主光源为单颗LED光源或者单颗的COB光源。
进一步的,所述子光源为贴片LED灯珠。
进一步的,所述全反射导光板的厚度大于所述子光源的长度或者宽度。
进一步的,所述全反射导光板的厚度为2mm~6mm。
进一步的,所述子光源与所述全反射导光板的间距D为0≤D≤0.5mm。
进一步的,所述全反射导光板为透明材质。
进一步的,所述全反射导光板为单面微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全反射导光板远离主光源的一面上间隔均匀分布了若干内凹面。
进一步的,还包括菲涅尔镜片,所述菲涅尔镜片位于所述全反射导光板远离主光源的一面。
进一步的,所述菲涅尔镜片与所述全反射导光板紧贴。
进一步的,还包括用于收拢主光源发出光线的聚光透镜,所述聚光透镜位于主光源和全反射导光板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相比于常规技术,具有以下优势
1-一个灯具在不增加灯具体积的前提下,拥有主光源和子光源两种相互兼容的投光显示系统。
2-通过子光源和主光源的错位设置,避免了子光源光斑中心暗区的问题;同时通过全反射导光板使得子光源投射出相对均匀的光斑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光路示意图。
图2为子光源的光路示意图。
图3为局部A放大图。
图中各标号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达森灯光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达森灯光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335229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单细胞捕获微流控芯片
- 下一篇:一种防腐型预应力锚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