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水下文物保护体的水循环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23363068.0 | 申请日: | 2021-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6687804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7 |
发明(设计)人: | 李隆田;刘彬;吴伟;蒋锐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
主分类号: | C02F9/12 | 分类号: | C02F9/12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冉剑侠 |
地址: | 400000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下 文物保护 水循环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水下文物保护体的水循环系统,属于水质净化技术领域,提出以下方案:水下文物保护体的水循环系统,所述水下文物保护体的水循环系统包括保护体和水循环系统;所述保护体,设置于水下文物的外部,用于保护所述水下文物;所述水循环系统,用于将所述保护体内的水抽出,经循环过滤净化并重新注入所述保护体内,以对所述保护体内的水质进行净化处理和将所述保护体内外的水压控制于预设压差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证水下文物体内外的压差一致,同时净化水下文物体内的水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质净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水下文物保护体的水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三峡工程最重要的文物保护项目——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建成。开放以来,白鹤梁古水文题刻以世界首例在水深38米以下修建水下博物馆的形式将原址成功展示于观众,白鹤梁古水文题刻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拓展了三峡文物保护成果可持续发展空间。
而在水下博物馆实际运行中,受航运、潮汐等外因,导致江水压力波动频繁,可能导致江水进入水下文物保护体内,使水下文物保护体内进入浑水,出现水下文物保护体内水质变差,水体透明度不定期变差,藻类大量繁殖,题刻表面生物膜滋生,水耗量大等问题,直接影响题刻的效果和保护,并且随着藻类和微生物腐蚀产生,在一定程度上威胁水下文物保护体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水下文物保护体的水循环系统,旨在保证水下文物体内外的压差一致,同时净化水下文物体内的水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础方案:
水下文物保护体的水循环系统,所述水下文物保护体的水循环系统包括保护体和水循环系统;
所述保护体,设置于水下文物的外部,用于保护所述水下文物;
所述水循环系统,用于将所述保护体内的水抽出,经循环过滤净化并重新注入所述保护体内,以对所述保护体内的水质进行净化处理和将所述保护体内外的水压控制于预设压差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基础方案的原理及效果为:
本方案中,水下文物保护体的水循环系统包括保护体和水循环系统,也即在水下文物的外部修建保护体,以实现对水下文物的保护,防止损坏;在保护体内设置专门的水循环系统,通过水循环系统对保护体内的水质进行循环过滤净化处理,降低保护体内水的浊度,获得纯净的水质,保证游客通过水下博物馆的观察窗透过水体参观水中的水下文物题刻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另外,水循环系统不断补充自来水到保护体内,经循环过滤后注入保护体内,以此将保护体内外压差控制在预设压差范围内,维持保护体内外水压平衡,保证保护体结构的安全和水下文物体的安全。
进一步,所述水循环系统包括依次顺序连接的循环水泵、竖流式沉淀池、全自动净化器、中间水箱、地面水泵、磁化器、活性炭过滤器、精密过滤器和末端水箱;所述循环水泵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保护体,所述末端水箱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保护体。
本方案中,水循环系统通过循环水泵抽取竖流沉淀池内的水,到全自动净化器进行初次沉降及除去悬浮物的物理处理,出水到中间水箱,由地面水泵升压后经磁化器送到活性炭吸附过滤器,由活性炭吸附水中有机物及细小颗粒物,再经过精密过滤器去除破损的活性炭粉末,进一步降低浊度,然后到末端水箱待用;通过本方案的水循环系统降低保护体内水的浊度,获得纯净的水质。
进一步,所述全自动净化器包括沉淀区和过滤区;
所述沉淀区,用于将所述竖流式沉淀池进行沉淀后的水进行排泥和絮凝;
所述过滤区,用于将排泥和絮凝后的水进行重力式过滤。
所述沉淀区包括多层导向流斜管、自动排泥系统及高浓度的絮凝室,所述过滤区为小阻力排水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未经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336306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塑料袋烘干装置
- 下一篇:一种便于清洗的玻璃钢储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