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混凝土结构用双向密肋空腔楼盖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2123382900.1 | 申请日: | 2021-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784051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8 |
发明(设计)人: | 傅礼铭;傅纤鹤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大成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5/36 | 分类号: | E04B5/36;E04B5/48;E04B1/38;E04B1/76;E04C5/03;E04G15/06;E04G21/02;E04G21/12;E04G21/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79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凝土结构 双向 空腔 楼盖 模块 | ||
1.一种混凝土结构用双向密肋空腔楼盖模块,由一个多边形的边密肋梁半模框(1),至少2根交叉的钢筋混凝土内密肋梁(2)与至少1块钢筋混凝土底板(3)连接预制而成,其特征在于:多边形的边密肋梁半模框(1)由至少4根边密肋梁半模(1-1)两两相交围合而成,内密肋梁(2)两端分别搭接在两根边密肋梁半模(1-1)上,边密肋梁半模框(1)、内密肋梁(2)的下端与底板(3)通过内部的配筋及混凝土预制成一体,底板(3)设有底板一(3-1)和底板二(3-2),底板一(3-1)和侧板(4)构成边密肋梁半模(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结构用双向密肋空腔楼盖模块,其特征在于:底板一(3-1)的厚度为25~50mm,侧板(4)的厚度为25~50mm;或底板一(3-1)和侧板(4)两个相交的混凝土表面为拉毛的粗糙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结构用双向密肋空腔楼盖模块,其特征在于:边密肋梁半模(1-1)的底板一(3-1)和侧板(4)内分别配置有钢筋、钢筋网、钢丝网或者预应力筋;或侧板(4)内所配钢筋来自于底板一(3-1)的底筋上弯;或侧板(4)内所配钢筋外露并锚入边密肋梁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结构用双向密肋空腔楼盖模块,其特征在于:边密肋梁半模(1-1)的侧板(4)在与内密肋梁(2)相交处有一个折向扩大,内密肋梁(2)内预制混凝土的长度止于侧板(4)与内密肋梁(2)外侧交汇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结构用双向密肋空腔楼盖模块,其特征在于:内密肋梁(2)达到或者超过2根时,内密肋梁(2)是平行设置的或者是部分平行并与另一方向的内密肋梁(2)交叉设置的;或内密肋梁(2)与底板二(3-2)通过配置的钢筋和混凝土预制成整体;或底板二(3-2)的厚度为30~6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结构用双向密肋空腔楼盖模块,其特征在于:边密肋梁半模(1-1)和内密肋梁(2)或/和框架梁、剪力墙围合的空间或至少2根内密肋梁(2)与框架梁、剪力墙围合的空间均设置有盖板(7),盖板(7)为钢筋混凝土整体现浇板,盖板(7)覆盖边密肋梁半模(1-1)全部并与边密肋梁半模(1-1)、内密肋梁(2)整体浇注为一体;或盖板(7)为钢筋混凝土预制板;或盖板(7)外边缘搁置在边密肋梁半模(1-1)的侧板(4)或/和内密肋梁(2)的预制混凝土上,搁置长度为10mm~20mm;或盖板(7)外露的钢筋与侧板(4)、内密肋梁(2)和边密肋梁叠合浇注为一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结构用双向密肋空腔楼盖模块,其特征在于:内密肋梁(2)是底部钢筋、箍筋和混凝土,并与底板(3)整体预制而成,内密肋梁(2)的箍筋是单肢箍、双肢箍、三肢箍或四肢箍;或内密肋梁(2)是上部钢筋是和底部钢筋、箍筋一次绑扎成型;或内密肋梁(2)预制混凝土的上表面为粗糙面;或内密肋梁(2)预制混凝土的上表面上留有凹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结构用双向密肋空腔楼盖模块,其特征在于:底板一(3-1)和底板二(3-2)的厚度是相同的或者不同的;或底板一(3-1)和/或底板二(3-2)上部设置有保温层和/或隔热层和/或隔音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结构用双向密肋空腔楼盖模块,其特征在于:边密肋梁半模(1-1)的至少一段侧板(4)或/和内密肋梁(2)预留有导管或者孔洞。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结构用双向密肋空腔楼盖模块,其特征在于:混凝土结构用双向密肋空腔楼盖模块两两拼接,边密肋梁半模框(1)两两对应组合成U型槽(8);
或内密肋梁(2)外伸露出的受力筋在U型槽(8)中连接,连接方式为搭接、焊接或者套筒连接;
或内密肋梁(2)外伸露出的受力筋在U型槽(8)中连接,连接方式为搭接、焊接或者套筒连接,并在连接部放置钢筋骨架梁,后浇混凝土养护成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大成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湖北大成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338290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工作辊轴承座组件及拉弯矫
- 下一篇:一种高低浓度废水混合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