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行星锥齿轮限滑差速器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3432535.0 | 申请日: | 2021-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6447394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6 |
发明(设计)人: | 刘兆波;李海鹏;易诗月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安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H48/08 | 分类号: | F16H48/08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李鹏威 |
地址: | 710000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行星 齿轮 差速器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行星锥齿轮限滑差速器结构,通过在差速器壳体内设置内齿轮轴座,在内齿轮轴座外圈周向阵列有若干内齿轮轴孔,内齿轮轴座上的内齿轮轴孔通过行星齿轮轴安装有行星齿轮,内齿轮轴孔的轴线与内齿轮轴座轴线夹角为锐角,形成倾斜设置的行星齿轮,形成的行星锥齿轮限滑差速器的两个半轴齿轮的工作力臂不同,使得自然状态下传递至前后轴的扭矩不同,汽车能够更好地发挥性能,差速器在差速的同时可以完全依靠机械结构,即不同齿数啮合的前轴半轴齿轮和后轴半轴齿轮,动态改变前后轴转矩的分配,反映迅速,灵敏度高,可靠性强,重量轻。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行星锥齿轮差速器领域,具体为一种行星锥齿轮限滑差速器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全驱汽车常用的轴间差速器为对称行星锥齿轮式差速器、托森差速器、多片离合器式差速器等等。但对称行星锥齿轮式差速器没有限滑作用;托森差速器零件复杂,成本高且重量大;多片离合器式差速器的摩擦片热衰退容易导致差速器失效。常用的全驱汽车轴间差速器都在一定程度上有缺陷。
另外,现有技术中的轴间差速器通常未考虑在自然情况下的动力分配与汽车轴荷之间的关系,不能充分发挥汽车性能。
因此,亟需一种新的轴间差速器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行星锥齿轮限滑差速器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自然状态下非对称分配扭矩,差速时依靠机械结构动态改变扭矩的分配,能够更好地发挥汽车的性能,且结构简单、重量轻、易加工。
一种行星锥齿轮限滑差速器结构,包括差速器壳体、行星齿轮、前轴半轴齿轮、前轴齿轮压板、螺纹压盘、行星齿轮轴、轴销、摩擦片内板、摩擦片外板、后轴半轴齿轮、后轴齿轮压板;
行星齿轮通过行星齿轮轴与差速器壳体进行横向定位,通过轴销进行纵向定位,防止行星齿轮沿其轴向移动;前轴半轴齿轮和后轴半轴齿轮在行星齿轮两侧同时与行星齿轮啮合;
分别采用前轴齿轮压板和后轴齿轮压板限位前轴半轴齿轮和后轴半轴齿轮,前轴齿轮压板和后轴齿轮压板的端部分别开设凹槽,前轴半轴齿轮和后轴半轴齿轮的背部设有凸台,前轴齿轮压板和后轴齿轮压板开凹槽一侧分别与前轴半轴齿轮和后轴半轴齿轮背面的凸台相配合;前轴齿轮压板和后轴齿轮压板另一侧均设置凸台,分别与前摩擦片内板、后摩擦片内板向内突出的限位部分相配合;摩擦片外板与摩擦片内板交替排列,摩擦片外板向外突出的矩形部分与差速器壳体的凹槽相配合;螺纹压盘通过螺纹与差速器壳体相配合,内侧压在摩擦片上。
所述的行星齿轮为锥齿轮结构,围绕差速器壳体的中心轴线环形均匀分布,行星齿轮端面均为平面,便于与差速器壳体装配。
进一步地,行星齿轮轴的轴线与差速器壳体轴线夹角为锐角,即行星齿轮轴倾斜设置,行星齿轮的轴线与两半轴齿轮的轴线夹角为锐角,用于保证啮合条件。
所述的前轴半轴齿轮、后轴半轴齿轮均采用锥齿轮结构,且每一侧半轴齿轮同时与4个行星齿轮啮合。
进一步地,前轴半轴齿轮与后轴半轴齿轮的齿数之比等于前后轴荷之比,用于按比例分配前、后输出轴的转矩,使汽车更好地发挥性能。
进一步地,前轴半轴齿轮、后轴半轴齿轮中间孔均开有花键槽,用于与两侧驱动轴相连。
所述的差速器壳体为铸造件,最外层的圆柱形薄壳用于传递转矩,开槽大小与摩擦片外板矩形部分一致。内部根据行星齿轮的大小,铣出相应的空心圆柱位置,在壳体外部沿着行星齿轮轴的方向打孔,并在外齿轮轴座上开设定位销孔。
优选的,差速器壳体中心部位的内齿轮轴座的轴向通孔开有花键槽,用于差速器壳体与变速箱的输出轴相连,内齿轮轴座轴向通孔上设有挡圈,用于输出轴的轴向定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安大学,未经长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343253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固废余热炉用烟气处理结构
- 下一篇:一种一体注塑的皮带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