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发动机缸盖、发动机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2123434367.9 | 申请日: | 2021-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732750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发明(设计)人: | 张国基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南海马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F1/24 | 分类号: | F02F1/24;F01M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刘华 |
地址: | 570100 ***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缸盖 车辆 | ||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发动机缸盖、发动机及车辆,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其中发动机包括该发动机缸盖,车辆包括该发动机。其中发动机缸盖包括回油通道和预设零部件,该预设零部件设置于回油通道的入口处,可以理解的,在本实施例中,该回油通道用于与发动机缸体连通,以使润滑油流入油底壳,实现了润滑油的顺利排出,避免润滑油的沉积,减少了润滑油的浪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发动机缸盖、发动机及车辆。
背景技术
发动机的润滑系统主要为旋转零件和其轴承之间的提供润滑,比如高速旋转的曲轴、凸轮轴等。曲轴在缸体上,一般情况下曲轴轴承和主油道通过斜油孔连接。凸轮轴在缸盖上,由缸体上来的高压润滑油对其润滑。
经发明人研究发现,润滑油润滑凸轮轴、挺杆等零部件后落入缸盖油池,需要回流到油底壳中,在缸盖油池低点处,且通过回油通道流入油底壳实现润滑油的回流,但目前现有的缸盖设计中,处于低点处的回油通道会被缸盖的其它零部件例如缸盖螺栓孔遮挡,润滑油会沉积在螺栓孔处直至润滑油液面高度高于螺栓孔高度后才能流入回流通道内,因此在螺栓孔沉积有较多的润滑油,会造成润滑油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缸盖、发动机及车辆,其能够通过在靠近回油通道的入口处的预设零部件设置有连通回油通道的出油通道,进而能够使得润滑油能够通过出油通道顺利流入回油通道,避免润滑油的沉积,减少了润滑油的浪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动机缸盖,包括回油通道和预设零部件,预设零部件设置于所述回油通道的入口处,所述预设零部件设有与所述回油通道连通的出油通道。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预设零部件为螺栓孔,所述螺栓孔用于与紧固件连接以使所述发动机缸盖与发动机缸体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回油通道为回油孔,所述回油孔的截面为圆环状。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出油通道为连通所述回油通道与所述预设零部件的出油孔。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出油孔的截面为圆环状。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出油孔位于所述预设零部件高度方向上的中部至底部之间。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出油孔位于所述预设零部件的中部。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出油孔位于所述预设零部件的部分高于所述出油孔位于所述回油通道的部分。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动机,包括前述实施方式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缸盖。
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前述实施方式所述的发动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动机缸盖包括回油通道和预设零部件,该预设零部件设置于回油通道的入口处,可以理解的,在本实施例中,该回油通道用于与发动机缸体连通,以使润滑油流入油底壳,实现了润滑油的顺利排出,避免润滑油的沉积,减少了润滑油的浪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缸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0-发动机缸盖;100-回油通道;110-回油孔;200-预设零部件;210-螺栓孔;300-出油通道;310-出油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南海马汽车有限公司,未经海南海马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343436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