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瓶底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3442317.5 | 申请日: | 2021-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648380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0 |
发明(设计)人: | 李明飞;万维根;颜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泓睿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3/40 | 分类号: | G01M3/40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许泽伟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瓶底 检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漏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放电检漏机;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有效检测瓶底泄漏情况的瓶底检测装置。瓶底检测装置,包括放电极和接收极,还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放电极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支架上,接收极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二支架上,放电极和接收极之间为瓶底检测工位,放电极的旋转轴与接收极的旋转轴垂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漏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放电检漏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放电检漏机大都只能对瓶身进行检漏,没有专用于瓶底的泄漏检测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有效检测瓶底泄漏情况的瓶底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瓶底检测装置,包括放电极和接收极,还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放电极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支架上,接收极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二支架上,放电极和接收极之间为瓶底检测工位,放电极的旋转轴与接收极的旋转轴垂直。
进一步的是,放电极至少有两个。
进一步的是,接收极的端部呈分叉状。
进一步的是,放电极的端部呈圆弧状。
进一步的是,放电极和接收极通过拉簧复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瓶底检测装置,包括放电极和接收极,还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放电极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支架上,接收极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二支架上,放电极和接收极之间为瓶底检测工位,放电极的旋转轴与接收极的旋转轴垂直。
瓶子需要检测瓶底有无泄漏时,只需将瓶子运输至第一支架上方,使得瓶子与放电极和接收极接触。瓶子推动放电极和接收极旋转,使得瓶底与放电极的端部接触,接收极与瓶身下部接触,进而进行瓶底的放电泄漏检测。瓶子检测完毕后,瓶子继续运动,放电极和接收极将在外力作用下恢复至原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零部件、部位及编号:瓶底检测装置4、第二支架401、接收极301、放电极302、第一支架404、拉簧40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瓶底检测装置4,包括放电极302和接收极301,还包括第一支架404和第二支架401,放电极302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支架404上,接收极301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二支架401上,放电极302和接收极301之间为瓶底检测工位,放电极302的旋转轴与接收极301的旋转轴垂直。
为了避免放电极302与瓶底接触不良,放电极302至少有两个。放电极302越多,放电极302与瓶底接触不良的概率越小,检测效率越高。
为了提高检测效率,接收极301的端部呈分叉状。分叉状的接收极301与瓶身至少有两个接触点,分叉越多,接收极301与瓶身接触不良的概率越低,检测效率越高。
为了避免放电极302划伤瓶底,放电极302的端部呈圆弧状。
给出一种放电极302和接收极301的复位方式,即放电极302和接收极301通过拉簧405复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泓睿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成都泓睿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344231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桥梁钢箱梁顶推施工用临时连接装置
- 下一篇:一种装饰墙以及船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