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间接焊接装置及间接焊接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123445618.3 | 申请日: | 2021-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682911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8 |
发明(设计)人: | 刘会;卿南平;黄钊雄;谢赛;胡靓菲;刘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工业智能体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11/00 | 分类号: | B23K11/00;B23K11/36;B23K37/04 |
代理公司: | 长沙思创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5 | 代理人: | 肖文祥 |
地址: | 414000 湖南省岳阳市中国(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间接 焊接 装置 焊接设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间接焊接装置和间接焊接设备,间接焊接装置包括底座、调节机构、动电极臂、静电极臂、焊接头正极、焊接头负极、绝缘垫片、第一铜臂以及第二铜臂,调节机构固定在底座,动电极臂和静电极臂之间留有用于放置待焊接工件的间距,调节机构与动电极臂的一端连接并用于调节动电极臂的角度及焊接压力,第一铜臂和第二铜臂之间设置有绝缘垫片。间接焊接设备包括上述间接焊接装置、外部焊钳、工件夹具和夹具底板,间接焊接装置和工件夹具设置在夹具底板上,工件夹具用于夹紧待焊接的工件,外部焊钳的正极和负极分别与焊接头正极和焊接头负极连接。本方案的间接焊接装置和设备能有效提高焊接的效率,适用于工艺上无法直接焊接的情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间接焊接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行业的日新月异,焊接技术在寻求不断成熟和完善,对于生产过程中一些焊接难点仍然在探寻更加容易且高效的解决措施。在汽车工业焊接中,汽车车身件形状复杂,经常会存在一些焊点位置,人工和机器人难以达到或无法高效地进行焊接作业。目前一般焊钳厂家提供的间接焊接设备,焊钳打开的角度不够或机构复杂占用空间过大,无法安装在空间有限的工件夹具上进行使用,并且焊接时不能进行浮动调节,容易出现虚焊,导致需再次进行补焊。这不仅降低了产量,增大了焊接质量和精准误差风险,在增加成本的同时,还会拉低生产线的生产节拍,降低生产效率。
目前很多生产线采用的焊接设备为手工点焊和机器人焊。手工点焊劳动强度高、安全性差,效率较低、人工定位不精确、工件个别部位焊接结构复杂,人工无法焊接。采用机器人焊接,前期投资和后期维护成本高,回收期太长,投入产出比低。
综上所述,亟需提供一种占用空间小、结构简单、操作简单、投资成本小、焊接质量高,可有效提高生产效率与质量,能够在焊接生产线上焊接位置不畅通、人工操作焊钳不能直接焊接的零件进行焊接的间接焊接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占用空间小、结构简单、操作简单、投资成本小、焊接质量高,可有效提高生产效率与质量,能够在焊接生产线上焊接位置不畅通、人工操作焊钳不能直接焊接的零件进行焊接的间接焊接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间接焊接装置,包括底座、调节机构、动电极臂、静电极臂、焊接头正极、焊接头负极、绝缘垫片、第一铜臂以及第二铜臂,所述调节机构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动电极臂和所述静电极臂之间留有用于放置待焊接工件的间距,所述调节机构与所述动电极臂的一端连接并用于调节所述动电极臂的角度及焊接压力,所述第一铜臂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焊接头正极/所述焊接头负极以及所述静电极臂连接,所述第二铜臂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焊接头负极/所述焊接头正极以及所述动电极臂连接,第一铜臂和第二铜臂之间设置有所述绝缘垫片。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在另一改进的方案中,还包括增压阀,所述增压阀用于向所述调节机构提供压力。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在另一改进的方案中,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所述底座包括上底座和下底座,所述上底座与所述下底座铰接,所述第一气缸的推杆与所述上底座的底部铰接、用于带动所述上底座转动,所述动电极臂与所述上底座的顶部铰接,所述第二气缸的推杆与所述动电极臂连接、用于带动所述动电极臂转动。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在另一改进的方案中,所述第一铜臂和所述第二铜臂均包括受压端和传导端,所述第一铜臂的受压端与所述焊接头正极/所述焊接头负极连接,所述第一铜臂的传导端与所述静电极臂连接;所述第二铜臂的受压端与所述焊接头负极/所述焊接头正极连接,所述第一铜臂的传导端依次连接有空冷电缆和导电杆,所述导电杆紧贴所述动电极臂。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在另一改进的方案中,还包括绝缘支撑座,所述第二铜臂的受压端固定在所述绝缘支撑座的顶部,所述第二铜臂的受压端顶部设置有所述绝缘垫片,所述绝缘垫片的顶部设置有所述第一铜臂的受压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工业智能体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湖南工业智能体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344561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额温计校准恒温房
- 下一篇:一种用于加工机械的加工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