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冷却收尘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23451875.8 | 申请日: | 2021-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687839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5 |
发明(设计)人: | 高麟;蒋敏;任德忠;曾伍祥;郑成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易态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46/24 | 分类号: | B01D46/24;B01D46/58;B01D46/60;B01D46/72;B01D46/42;B01D7/02;F27D17/00;C22B7/04;C22B1/02;C22B61/00;C22B13/02;C22B30/06;C22B41/00;C22B58/00 |
代理公司: | 成都擎智秉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7 | 代理人: | 辜桂芳 |
地址: | 610094 四川省成都市成都市高***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却 收尘 | ||
1.冷却收尘器,其特征在于:具有:
调温结构(300),用于对待处理气体的温度进行调节以使待处理气体中的目标物由气态转化为固态并输出调温气,所述调温结构(300)具有热交换组件;所述热交换组件具有换热部件(310);
气固分离结构(400),用于对调温气进行气固分离,所述气固分离结构(400)包括滤芯(410);所述滤芯(410)包括滤管(411);
壳体(700),换热部件(310)和滤芯(410)集成于壳体(700)内部,换热部件(310)环绕分布于滤芯(410)的外部,壳体(700)的下部为灰仓(730);
筒体(800),筒体(800)的顶部与壳体(700)的顶部连接,换热部件(310)安装于壳体(700)和筒体(800)之间,所述滤芯(410)横置于筒体(800)的内部;
待处理气体从换热部件(310)的上方进入壳体(700)并在穿过换热部件(310)后进入滤芯(410)的下方,调温气中的目标物被滤管(411)拦截后落入灰仓(730),调温气中的无尘气沿滤管(411)的径向进入滤管(411)内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收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组件还具有冷却介质输入管(741)以及冷却介质输出管(742),所述换热部件(310)包括沿垂直于待处理气体流动方向的方向间隔排列的换热管(311);并且/或者,所述滤芯(410)还包括第一孔板(420),滤管(411)的开口端与第一孔板(420)连接并且沿垂直于待处理气体流动方向的方向间隔排列。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收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温结构(300)还包括温控组件,所述温控组件包括流量调节阀(740)、温度传感器(750)和控制器(760),所述流量调节阀(740)设于冷却介质输入管(741)、冷却介质输出管(742)和待处理气体进料管中的至少一个管路上,所述温度传感器(750)设于换热部件(310)的上端或下端。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收尘器,其特征在于:换热管(311)的公称直径为25~50mm;相邻两个换热管(311)的间距为60~100mm;换热管(311)的长度为≤3000mm。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收尘器,其特征在于:滤管(411)的管径为60~150mm;相邻两个滤管(411)之间的间距为100~200mm;滤管(411)的长度为1500~2500mm。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收尘器,其特征在于:换热管(311)和/或滤管(411)呈同心圆环或平行线排列;并且/或者,壳体(700)和筒体(800)的横截面为方形或圆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收尘器,其特征在于:换热部件(310)的上端与壳体(700)顶部的间距为700~900mm;并且/或者,壳体(700)和筒体(800)外壁之间的间距为400~600mm。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收尘器,其特征在于:筒体(800)下端与灰仓(730)上端的间距为500~1000mm;换热部件(310)下端与筒体(800)下端的间距为40~200mm;滤芯(410)的下端与筒体(800)下端的间距为200~500mm。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收尘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清灰结构(710),所述第一清灰结构(710)的反吹气出口朝向换热部件(310)的上端。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收尘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清灰结构(720),所述第二清灰结构(720)的反吹气出口朝向滤芯(410)的上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易态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易态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3451875.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