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180000255.6 | 申请日: | 2021-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036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9 |
发明(设计)人: | 马进举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00 | 分类号: | H04L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黄冠雄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数据传输 方法 装置 电子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用于提升数据传输效率、且有利于进一步减少系统上数据传输接口的数量,该数据传输方法包括:发送设备通过多个数据采集接口获取对应的音频采集设备采集到的音频数据;发送设备将获取到的音频数据中音频数据的长度小于第一阈值的音频数据,进行叠加得到至少一个数据组合;至少一个数据组合中的每个数据组合包括至少两个音频采集设备采集到的音频数据,每个数据组合的长度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至少一个数据组合的数量小于或等于多个数据传输通道的数量;发送设备将每个数据组合通过至少一个数据传输通道中的一个数据传输通道发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音频领域,并具体公开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电子电气化迅速发展,汽车的智能化、互联网化也越来越受到车载领域开发的重视。汽车智能座舱域控制器系统作为驾驶舱内与人交互最多的电子单元,从单一的信息娱乐系统发展到如今的集成仪表、中控娱乐、驾驶员监控以及智能语音助手等复杂功能于一体,其承载的人机交互能力满足当今汽车智能化,互联网化的需求,人机交互接口及语音传输数量需求骤增。
智能座舱系统语音交互接口如麦克风的需求,已从过去的单麦克风满足通话要求演进到如今四路(或更多)麦克风输入,来满足通话,语音识别,消音消躁等复杂的语音交互功能需求。丰富的语音接口配合强大的片上系统(System on Chip,SOC)芯片,可以实现语音助手管家,导航、TTS、音效,声场控制等功能,这些丰富的音频功能对整个智能座舱系统内部的音频传输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传统的智能座舱系统架构中,每一个麦克风输入设备分别通过一个音频接口与SOC芯片连接,来实现将麦克风输入设备采集的音频数据传输给SOC芯片。麦克风输入设备的增加导致音频接口数量也随之增加,而SOC芯片的尺寸固定,因此SOC芯片中用于接收数据的管脚数量有限,若想接收到所有麦克风输入设备采集的数据,需要减少其它功能接口的数量,影响SOC芯片上其它功能的实现。
目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增加了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DSP)芯片,DSP芯片获取多有麦克风输入设备采用的音频数据,并将每一个音频数据通过音频接口中的一个音频传输通道进行传输,实现音频接口复用来减少对音频接口数量的需要。实际使用时,由于多个麦克风输入设备的采集深度不同导致多个麦克风输入设备采集的音频数据的长度不同,而数据传输通道的带宽固定,在麦克风输入设备采集的音频数据的长度小于数据传输通道的带宽时,将会造成传输资源的浪费,降低传输效率。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用于提升传输效率、且有利于进一步减少系统中数据传输接口的数量。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该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发送设备,该发送设备与多个数据采集接口和多个数据传输通道连接,每个数据采集接口用于与对应的音频采集设备连接。其中,该发送设备可以是DSP芯片。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发送设备通过多个数据采集接口获取对应的音频采集设备采集到的音频数据;发送设备将获取到的音频数据中音频数据的长度小于第一阈值的音频数据,进行叠加得到至少一个数据组合;至少一个数据组合中的每个数据组合包括至少两个音频采集设备采集到的音频数据,每个数据组合的长度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所述至少一个数据组合的数量小于或等于多个数据传输通道的数量;发送设备将每个数据组合通过多个数据传输通道中的一个数据传输通道发出。
采用上述方案,在音频采集设备采集的音频数据的长度小于数据传输通道的带宽(第一阈值)时,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频采集设备采集的音频数据进行叠加为一个数据组合,并将该数据组合通过一个数据传输通道传输,即实现了一个数据传输通道对应多个音频采集设备,有利于提升传输资源的利用率,提升了数据的传输效率、且由于减少了数据传输通道的数量,有利于进一步减少接收设备用于接收音频数据的接口数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8000025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时间敏感网络的柔性化配置方法和系统
- 下一篇:照明装置的快速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