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加热加工精白米包装制品及其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80003983.2 | 申请日: | 2021-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0744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1 |
发明(设计)人: | 金泉和久;原井纱友里 | 申请(专利权)人: | 有限会社绿色力量菜之花;株式会社欧滋链结 |
主分类号: | A23L7/139 | 分类号: | A23L7/139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夏博通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64 | 代理人: | 刘俊;高珊 |
地址: | 日本富山县***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热 加工 精白 包装 制品 及其 制造 方法 | ||
一种加热加工精白米包装制品,其是将精米度在85%至55%的范围精制后的精白米的熟米饭14亦即加热加工物密封包装而得。与精米度的值较大的精米比较,加热加工物中含有的蛋白质成分较少。熟米饭14通过冷冻干燥工序被干燥,并通过粉碎工序被粉碎成比在精制后立即加热加工而得的加热加工物的米粒更小尺寸的粒子,粒子的尺寸为1mm以下。加热烹调加工物可为米汤、粥或意大利调味饭。精白米为日本种粳米品种,直链淀粉成分比率在25%以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对精白米施行煮饭之外的烹调并密封包装而得的加热加工精白米包装制品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供作断乳食品或病人食品等的白米饭或粥,或其他的意大利调味饭,是经冷冻干燥者或放入杀菌包的制品,而可简单地准备。这种白米饭或粥中有被赋予各种的功能者或加以使食味提升的巧思者。
例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少量排泄食品组成物包含食品组成总量的30%以上且未满60%的将精米度60%以下的精米原料进行粥化的米汤,并混合有总固形物重量的2%的难消化性糊化剂。根据此少量排泄食品组成物,由于去除糙米的表皮部分中含有的食物纤维、纤维质碳水化合物,故可使人的排泄量减低。再者,由于包含少量的难消化性糊化剂,故可防止便秘。
并且,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杀菌粥为在煮饭工序等包含混合增粘剂的工序者。增粘剂为天然结冷胶。根据此杀菌粥,可容易吞咽并感受米本来的美味。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9249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7-1204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欲解决解决的课题
上述专利文献1的目的是使人的排泄量减低,没有考虑使食味提升。专利文献2为了使食味提升而必须调整增粘剂的种类及添加量,难以制造及品质管理。
以往,在可借由烹煮食用精白米而烹调的粥、意大利调味饭等的米料理中,存在精白米本身的主要由外层部引起的糠臭及杂味成分会使味道恶化的问题。因此,在关于食物味道敏感的婴幼儿取向的断乳食品以及高龄者与住院患者取向的疾病疗养食品中,要求改善由精白米特有的糠臭及杂味引起的食味恶化所造成的食欲减退。
在烹煮精白米的烹调中所使用的食用米的精米部合,以往一般为约90%。精米部合是指将糙米在碾米工序削除后的余量的质量比例。食用精白米的食味大多取决于米品种及产地、栽培方法,对于食用精白米的食味改善,借由农业生产技术性方法进行的“食味等级高的良好食味品种的育成及其导入”在日本国内是常见的。此外,为了抑制杂味蛋白成分而正试行及实施贯彻氮成分肥料的抑制等施肥管理的栽培技术的导入。像这样,存在食用精白米的食味改善要耗费时间及人力的问题。
另一方面,在农业生产技术性策略以外的食味改善,特别在精制工序,至今几乎没有被顾及到。这是因为以一般的精米机要对应超越精米度90%的精米度(未满90%的精米度的值),机械性能上并不合理,此外由于精米度进一步提高,米的成品率低下所造成的成本上升会变得显着。再者,推测技术背景是由于商业生产上并不合理,故未进行实际的商品开发。
并且,在食用精白米的烹调加工中,为了在烹调时去除米糠成分等的使食味恶化的成分并维持食味,淘米工序是必须的。然而,近年为了消除淘洗的繁杂度以及缩短淘米时间,而在精制工序中导入BG精米法(利用皮糠的黏着力制造免洗米的制法)以及木薯淀粉式精米法(使木薯淀粉附着而制造免洗米的制法)等的免洗米技术。免洗米技术作为能去除因氧化而显着导致食味恶化的皮糠成分以及借由防止氧化维持固定的食味的技术而普及中。然而,此免洗米技术是以维持食味为目的,并非实现提升食味的技术。再者,在其烹调工序中,从吸水性的観点而言,还存在烹调时间变长,效率不佳等课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有限会社绿色力量菜之花;株式会社欧滋链结,未经有限会社绿色力量菜之花;株式会社欧滋链结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8000398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