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蓄电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180021107.2 | 申请日: | 2021-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359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1 |
发明(设计)人: | 大原贤司;石原悠太;野泽隆;小口响己;中川光;小松昭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路碧康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G11/26 | 分类号: | H01G11/26;H01G4/38;H01G9/048;H01G11/10;H01G11/52;H01G11/70;H01G11/72;H01M10/04 |
代理公司: | 上海音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1267 | 代理人: | 张惠萍 |
地址: | 日本国长野县***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设备 | ||
本发明提供既能实现高电压化又能实现紧凑化和制造容易化的蓄电设备;在蓄电设备(1)中,卷绕结构体(20)具备:中间电极体(21),以中间部位(21a)为中心向中间部位的两侧延伸的第一延伸部分(21b)和第二延伸部分(21c)分别围绕中间部位向相同方向卷绕;第一电极体(22),与第一外部端子(6)导电连接并从中间部位的附近向外周侧延伸;第二电极体(23),与第二外部端子(7)导电连接并从中间部位的附近向外周侧延伸;第一隔膜(24),配置于中间电极体与第一电极体之间;以及第二隔膜(25),配置于中间电极体与第二电极体之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蓄电设备,尤其涉及适合作为双电层电容器、电解电容器以及其他各种电容器等具有蓄电功能的元件(电容器型蓄电设备)的蓄电设备的内部电极结构。
背景技术
在双电层电容器或电解电容器方面,近年来对高电压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作为高电压产品,已知有将多个单元(蓄电元件)串联连接而成的模块产品(例如,经由基板将多个元件串联连接而成的、将多个元件集合并使各元件的端子直接突出的四端子型、将多个元件在内部连接而成的内部连接型等),但这些模块产品如下问题:部件数量多、制造工序也繁琐、加工费等成本也增加、利润率差、尺寸也变大,等等。
另一方面,作为由单一的单元结构构成的高电压产品,已知有以下的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公开的产品。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双电层电容器,将多个筒状的导电体隔着隔膜呈同心圆状地排列于径向内外而成(参照图4)。另外,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高电压超级电容器具有具备包含未与外部端子连接的中间电极的三个或四个电极的双极式元件,并将这些电极隔着三个或四个隔膜卷绕而成(参照图1至图3B)。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实开昭59-10143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表2010-524200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在上述现有的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蓄电设备中,在单一的单元结构内设置串联连接的多个蓄电功能单元的情况下,需要将多个圆筒状的蓄电功能单元呈同心圆状地配置,因而存在结构复杂且制造困难、构成各部的部件数量也增多等问题。
另一方面,在上述现有的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蓄电设备中,由于将包含中间电极的三个或四个以上的电极体隔着相同数量的隔膜卷绕,因此,与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设备同样存在内部电极结构缺乏对称性,而且卷绕结构体的层数增多,因而尺寸容易大型化等问题。
因此,本发明将解决上述问题,其课题在于实现既能实现高电压化又能实现紧凑化和制造容易化的蓄电设备。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蓄电设备具备卷绕结构体和与所述卷绕结构体连接的第一外部端子及第二外部端子,其中,所述卷绕结构体具备:带状的中间电极体,以延伸方向的中间部位为中心向所述中间部位的两侧延伸的第一延伸部分和第二延伸部分分别围绕所述中间部位向相同方向卷绕;第一电极体,与所述第一外部端子导电连接,并配置于位于内周侧的所述第一延伸部分与位于外周侧的所述第二延伸部分之间,且从所述中间部位的附近向外周侧延伸;第二电极体,与所述第二外部端子导电连接,并配置于位于内周侧的所述第二延伸部分与位于外周侧的所述第一延伸部分之间,且从所述中间部位的附近向外周侧延伸;第一隔膜,配置于所述中间电极体与所述第一电极体之间;以及第二隔膜,配置于所述中间电极体与所述第二电极体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路碧康株式会社,未经路碧康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8002110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电子隐形眼镜的充电盒
- 下一篇:半导体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