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池块有效
申请号: | 202180023728.4 | 申请日: | 2021-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158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03 |
发明(设计)人: | T·西瓦纳塞勒万;S·森蒂尔纳森;J·D·萨姆拉吉 | 申请(专利权)人: | TVS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244 | 分类号: | H01M50/244;H01M50/262;H01M50/29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铸成律师事务所 11313 | 代理人: | 王珺;李文颖 |
地址: | 印度***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 ||
公开了一种电池块(100)和一种组装电池块(100)的方法。电池块(100)包括电池模块(101、102、103、104)、带有环圈(305g)的至少一个连接键(305a)和至少两个附接部件(305b、305c、305d)。每个电池模块(104)包括具有连接插座(205、206、207)的电池架(110和111)和电池架(110和111)中的多个电池(109)。带有环圈(305g)的连接键(305a)与电池架(110和111)中的连接插座(205、206、207)成直线定位,并且附接部件(305b、305c)接合在连接键(305a)的环圈(305g)中,用于在水平方向和/或竖直方向上堆叠电池模块(101、102、103、104)。电池块(100)紧凑、机械稳定且不笨重。
技术领域
本主题涉及电池模块。更具体地,公开了电池模块的电池块。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池技术研究涉及可再充电电池,比如密封的、缺乏电解液的铅/酸电池,它们通常在诸如车辆等不同应用中用作电源。然而,铅酸电池笨重、体积大、循环寿命短、日历寿命短、周转效率低,从而导致应用受到限制。
因此,为了克服与包括铅酸电池在内的传统储能装置相关联的问题,锂离子电池为高能量密度应用、提高的倍率性能和安全性提供理想的系统。此外,可再充电储能装置——锂离子电池表现出一种或多种有益特性,使其可用于动力装置。第一,出于安全原因,锂离子电池全部由固体部件构成,同时仍具有柔韧性和紧凑性。第二,包括锂离子电池的储能装置表现出与具有液体电解质的原电池类似的导电特性,即以低自放电率提供高功率和能量密度。第三,作为锂离子电池的储能装置易于以可靠且成本有效的方式制造。最后,包括锂离子电池的储能装置能够在低于环境温度下保持必要的最低导电率水平。
然而,为了增加能量容量的要求,许多此类储能装置需要串联电连接在一起。在诸如车辆等电池驱动系统的更高能量容量应用中,由于空间限制,串联电池必须紧凑地布置。
因此,需要机械地堆叠储能装置以将它们电连接以满足更高的能量需求。
附图说明
参考附图来描述具体实施方式。在所有附图中,使用相同的数字来表示相同的特征和部件。
图1示例性地示出电池块的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示例性地示出电池块中的电池模块的电池架的立体图;
图3A至图3B示例性地示出电池块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4A至图4B分别示例性地示出描绘连接构件的电池块的部分分解立体图和其中一个连接构件的连接键的放大立体图;
图5A至图5B分别示例性地示出电池块以及连接键和附接部件的组装的截面图;并且
图6示例性地示出描述图1示例性地示出的电池块的组装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已知的储能装置的机械堆叠中,公开了沿储能装置的堆叠件的长度从第一储能装置延伸至最后一个储能装置的连杆。然而,这种连杆需要单个储能装置的外壳的突出部来通过并固定至第一储能装置和最后一个储能装置的端部。在这种实现方式中,由于连杆紧靠储能装置的外壳,因此短路电流很大概率流过储能装置的外壳与连杆之间。在更高的温度下,外壳可能膨胀并且外壳的突出部可能变形。连杆可能不再能够保持堆叠件完好无损。如果连杆的端部的紧固件因突出部变形而弯曲并碰巧接触到储能装置的外壳,则可能会流过短路电流,对储能装置不利并危及储能装置的安全。
在对储能装置的堆叠件的输出要求较高的应用中,如果堆叠件的输出因短路而劣化,则对应用(诸如车辆)的性能是不利的。因此,为了安全操作储能装置的堆叠件,需要使储能装置彼此绝缘并防止连杆接触。此外,生产具有突出部的外壳将需要改变用于生产储能装置的外壳的现有工具,从而导致在生产这种外壳时产生额外的工具成本和制造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TVS电机股份有限公司,未经TVS电机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8002372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