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接装置和用于将连接装置与部件连接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80025428.X | 申请日: | 2021-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987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5 |
发明(设计)人: | 玛丽·雷德;奥利弗·沙尔科夫斯基 | 申请(专利权)人: | 自动电缆管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30 | 分类号: | H01R4/30;H01R4/34;H01R4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张凯;张杰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 装置 用于 部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装置,具有金属扁平导体,该金属扁平导体具有至少四边形的横截面轮廓和至少两个彼此相对的、至少在一个端部区域中在纵向方向上彼此平行延伸的表面,在端部区域中的表面之间的第一通孔,其中该第一通孔形成用于容纳销栓,在端部区域中的表面之间的至少一个第二通孔,其中第二通孔形成用于容纳金属连接托架,其中,连接托架成型为扁平件并且面状地通过接触面在端部区域中贴靠在扁平导体的其中一个表面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金属扁平导体和连接托架的连接装置以及一种用于将连接装置与部件连接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在汽车应用中,尤其是在机动车中分配电能,无论是小客车还是载重汽车,越来越多地使用扁平导体。扁平导体特别适合于能量分配,因为从特定的导体横截面积开始,它们具有比圆形导体更大的表面,并且因此具有改善的载流能力。尤其使用扁平导体,以便在电池、起动机和/或发电机之间传输电能。在电驱动的车辆中,扁平导线用作所谓的能量骨干(Energy Backbone),用于将电能从电池分配到多个用电器,以及在驱动电池和驱动马达之间分配。在所有情况下扁平导体具有大的导体横截面。由于导体横截面大,铝经常被用作扁平导体的金属材料,因为与铜相比,铝具有较小的重量。
然而,在车辆中分配电能时,需要将扁平导体电连接至用电器,这需要在机械和电气特性方面必须长期稳定的电传递点。在传递点处的接触电阻必须小,以便在那里将电损耗保持得很小,并且以便避免过热。特别是在车辆的传动系中流动非常高的电流,如果接触电阻过高,会导致在传递点处的高欧姆损耗。
尤其是在设想在较长的时间段在动态环境中使用的情况下,接触电阻会随着时间而提高。这尤其可能在由于动态负载而减小扁平导体与连接件之间的接触面时出现。因此,特别是在铝的情况下,因为铝具有延展性而在动态环境中发生塑性变形。因此,必须确保铝不会由于接触位置处的机械负荷而塑性变形或仅轻微地塑性变形,从而不会由此对接触电阻产生不利影响。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扁平导体的连接托架,其在动态环境中使用时在长的使用寿命的情况下确保不变的小的接触电阻。
该目的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的连接托架以及根据权利要求15的方法来实现。
连接装置具体地包括金属扁平导体。在此,金属扁平导体尤其由铝或铝合金形成。这例如可以是E-铝或铝99.5。铝在此尤其可以被软退火。
扁平导体可以至少部分地被电绝缘体包围,例如由塑料、例如硅酮或PVC。在端部区域中,扁平导体可以没有绝缘部。扁平导体也可以在中间区域中没有绝缘部。端部区域或中间区域可以看作是连接区域。
扁平导体具有多边形的横截面轮廓,尤其是至少四边形的横截面轮廓。在此,尤其优选矩形的或正方形的横截面轮廓。这种横截面轮廓的特征在于,扁平导体具有至少两个彼此对置的、至少在连接区域中沿纵向彼此平行延伸的表面。
在连接区域中,扁平导体具有第一通孔。在此,该通孔例如可以是例如钻成的,冲压的、锯切的、铣削或以任何其他方式成形。通孔在表面之间延伸,这些表面在连接区域中彼此平行地延伸。通孔形成用于接收销栓,该销栓被插入穿过通孔以将连接装置设置在部件上,如下文仍将描述的。
除了两个表面之间的第一通孔外,扁平导体在连接区域中的表面之间具有至少一个第二通孔。该第二通孔用于接收金属连接托架。特别地,如将在下面描述的,将连接托架的突出部插入到该第二通孔中。
与扁平导体一样,金属连接托架可以由铝或铝合金制成。也可能的是,金属连接托架、像扁平导体一样由铜或铜合金构成。连接托架构造为扁平件并且具有一个面状区域,该区域作为与扁平导体的接触面构成。接触面在连接区域中贴靠在扁平导体的其中一个表面上。在连接区域中,扁平导体的接触面和/或表面可以是金属镀层的,尤其镀镍和/或镀锡。在此,可以替代地或附加地在扁平导体上或在连接托架上设置金属涂层。通过连接托架,尤其是连接托架的接触面,提供了大的接触面,电流可以通过该接触面以小的接触电阻流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自动电缆管理有限公司,未经自动电缆管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8002542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