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金属包覆树脂粒子及其制造方法、包含金属包覆树脂粒子的导电性膏以及导电性膜在审
申请号: | 202180037574.4 | 申请日: | 2021-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983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03 |
发明(设计)人: | 影山谦介;木之下啓;坂谷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材料电子化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23C18/52 | 分类号: | C23C18/52;C23C18/28;C23C18/31;H01B1/00;H01B1/22;H01B5/00;H01B5/14;H01B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18 | 代理人: | 辛雪花;周艳玲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 树脂 粒子 及其 制造 方法 包含 导电性 以及 | ||
1.一种金属包覆树脂粒子,具有球状的核树脂粒子和设置于所述核树脂粒子的表面的金属包覆层,所述金属包覆树脂粒子的特征在于,
所述金属包覆层由第一银层、锡中间层和第二银层构成,所述第一银层形成于所述核树脂粒子的表面,所述锡中间层形成于所述第一银层的表面,由选自由锡(Sn)、氧化锡(SnxOy)和氢氧化锡(Snx(OH)y)组成的组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锡和/或锡化合物构成,其中,0.1<x<4,0.1<y<5,所述第二银层形成于所述锡中间层的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包覆树脂粒子,其中,
所述第一银层具有10nm~100nm的平均厚度,所述锡中间层具有2nm~20nm的平均厚度,所述第二银层具有50nm~150nm的平均厚度,平均粒径为1μm~110μm。
3.一种导电性膏,分别包含70质量%~90质量%的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金属包覆树脂粒子和10质量%~30质量%的粘合剂树脂。
4.一种导电性膏,在将导电性膏设为100质量%时,分别包含10质量%~80质量%的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金属包覆树脂粒子、10质量%~70质量%的球状或长宽比为5以下的扁平状的银粒子和10质量%~30质量%的粘合剂树脂,其中,所述长宽比为长径与短径之比。
5.一种导电性膜,使用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电性膏。
6.一种导电性膜,使用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电性膏。
7.一种金属包覆树脂粒子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工序:
在锡化合物的水溶液中混合球状的核树脂粒子并使锡吸附到所述核树脂粒子的表面而形成锡吸附层;
将包含规定量的银盐和银络合剂的水溶液的一部分与还原剂以及pH调节剂一起滴加到使在所述表面形成有锡吸附层的核树脂粒子在水中分散而得到的浆料中并进行混合,在该混合液中对所述核树脂粒子进行化学镀银,将所述锡吸附层置换形成为第一银层;
搅拌所述混合液并保持规定时间,在所述第一银层的表面形成锡中间层;以及
将包含规定量的所述银盐和银络合剂的水溶液的剩余部分与所述还原剂以及所述pH调节剂一起进一步滴加到所述混合液中并进行混合,在该混合液中对所述核树脂粒子继续进行化学镀银,在所述锡中间层的表面形成第二银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金属包覆树脂粒子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将所述规定量设为100质量%时,包含所述银盐和银络合剂的水溶液的一部分为大于5质量%且70质量%以下,包含所述银盐和银络合剂的水溶液的剩余部分为30质量%以上且小于95质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金属包覆树脂粒子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将所述球状的核树脂粒子混合到锡化合物的水溶液时,所述锡化合物的水溶液的温度为大于45℃且90℃以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材料电子化成株式会社,未经三菱材料电子化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80037574.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石英晶体微天平浓度监测
- 下一篇:铝合金钎焊板以及铝合金钎焊体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C23C 对金属材料的镀覆;用金属材料对材料的镀覆;表面扩散法,化学转化或置换法的金属材料表面处理;真空蒸发法、溅射法、离子注入法或化学气相沉积法的一般镀覆
C23C18-00 通过液态化合物分解抑或覆层形成化合物溶液分解、且覆层中不留存表面材料反应产物的化学镀覆
C23C18-02 .热分解法
C23C18-14 .辐射分解法,例如光分解、粒子辐射
C23C18-16 .还原法或置换法,例如无电流镀
C23C18-54 .接触镀,即无电流化学镀
C23C18-18 ..待镀材料的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