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调整力计量装置、调整力计量系统、调整力计量方法及程序在审
申请号: | 202180046836.3 | 申请日: | 2021-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59179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4 |
发明(设计)人: | 广江隆治;井手和成;佐濑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J3/00 | 分类号: | H02J3/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吴秋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调整 计量 装置 系统 方法 程序 | ||
调整力计量装置具备:获取部,获取在与能够向所述第1输配电网提供调整力的调整力提供机构的连接点处授受的有效电力;第1计算部,计算包含所述第1输配电网的电力系统整体的电力需求或电力供给;及计量部,根据所述有效电力和所述电力系统的电力需求或电力供给,计量所述调整力提供机构向所述第1输配电网提供的第1调整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调整力计量装置、调整力计量系统、调整力计量方法及程序。
本申请主张基于2020年11月16日于日本申请的日本申请专利2020-190376号的优先权,并将其内容援用于此。
背景技术
电力系统根据电力需求的变动周期,组合基于(1)自由调速(GF)、(2)负载频率控制(LFC)、(3)经济负载分配控制(EDC)的发电机的调整力来维持频率。通过电力自由化,系统运用者还通过公开招募或市场从发电运营商获得调整力。电力需求时时刻刻变动。当输配电系统的电力需求超过电力供给时,输配电系统的频率低于基准值,相反,当电力供给超过电力需求时,频率高于基准值。调整力是用于使时时刻刻变动的需求和供给平衡的力,在调整力理想地发挥作用的情况下,频率与基准值一致。
调整力的增减根据系统的频率的变动进行。在系统的频率低于基准值的情况下,系统运用者从发电运营商获得正的调整力。相反,在频率超过基准值的情况下,从发电运营商获得负的调整力。实际上,通过发电运营商对供给者的输出进行调整并响应于来自系统运用者的时时刻刻的指令而获得调整力。
电力的稳定供给与发电运营商按照指令提供调整力有关。因此,研究了在发电运营商按照指令提供调整力很重要且其无法实现的情况下,根据提供的实绩进行精算。
然而,系统运用者在极短时间内指令了必要以上的调整力的情况等,发电运营商无法响应指令,从而被征收精算费作为罚款。并且,由于频率因电力系统的每个场所而异(例如,在日本,北海道和九州的频率以周期3~5秒的反相位摆动),因此系统运用者希望对供给者的场所极其细致地指令调整力,但对周期3~5秒的摆动进行该动作并不现实,交给由供给者独立进行的自由调速。由于基于自由调速的调整力与指令无关地由各供给者自主地进行,因此供给者在短周期内产生的调整力不被计量,也不被精算,发电运营商也无法获得等价报酬。
不依赖于系统运用者的如指令那样的人为的命令来计量调整力,而是根据如频率或电力那样能够测量的值自主地计量的技术对电力系统的效率化或透明化有很大贡献。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将供给者的输出中依赖于供给者所在地的频率的成分作为调整力进行计数的方法。
以往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666401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如专利文献1那样的现有技术利用了电力供需的变动表现为频率的变动的情况。例如,如今,能够通过通信技术远程得知与电力系统连接的需求者或供给者的电力供需,但难以实时计量以1秒或1秒以下的周期快速变动的电力需求的成分。因此,将需求者或供给者与电力系统的连接点的频率的变动视为供需的变动是合理的。
然而,在现有技术中,在频率变动的值小的情况下,存在过小地评价调整力的倾向。例如,对于如电力需求的一天的变动那样的几小时单位的缓慢的变动,在过小评价侧容易出现误差。在现有技术中,当频率变动的值接近零时,表示供给者供给的有效电力对频率的变动的影响程度的调整力系数也成为零,有可能无法正确地计算调整力。因此,需要一种对于如一天的电力需求变动那样的长周期且持续的调整力也能够适当地计量的技术。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课题而完成的,提供一种能够高精度地计量长周期且持续的调整力的调整力计量装置、调整力计量系统、调整力计量方法及程序。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未经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8004683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