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的正极的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80051262.9 | 申请日: | 2021-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9178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4 |
发明(设计)人: | 菊地勇太朗;横山敦史;小仓新一;高野洋平;桥本英喜;林健二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重化学工业株式会社;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10/54 | 分类号: | H01M10/54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智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55 | 代理人: | 吴京顺;姜京润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电 二次 电池 正极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以低成本促进正极的还原反应的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的正极的处理方法。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的正极的处理方法是对具有下述正极的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的正极的处理的方法,所述正极具有含Al的箔和作为金属复合氧化物的活性物质,所述方法包括:加热工序(S11),进行加热正极的加热处理;熔融工序(S12),利用箔和活性物质的反应热来熔融正极以得到熔融物;以及分离工序(S13),将熔融物分离为含有构成金属复合氧化物的金属的金属材料和熔渣。通过对正极进行加热处理,能够以低成本促进正极的还原反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锂离子二次电池等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被用作搭载在混合动力汽车或电动汽车上的电源。近年来,汽车用的使用后的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的产生量预计会急剧增大。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的电极,特别是正极含有镍(Ni)或钴(Co)等有价物。为了有效利用资源,提出了从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回收Ni、Co等有价物的方法。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作为从二次电池废品回收钴的方法,记载了将电池废品在600℃以上焙烧后,进行切断、筛分、磁选、酸溶解以回收钴的方法。
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通过在从二次电池得到的含有Ni、Co的回收物中混合还原剂并进行加热来回收Ni、Co等有价物的方法。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10-4626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19-13187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回收方法中,焙烧后需要磁选和酸溶解等工序,因此存在循环利用成本增高的问题。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回收方法中,需要混合还原剂的工序,存在混合工序费时费力以及需要花费还原剂成本的问题。另外,为了提高反应效率,还需要将回收物和还原剂的混合物成形为团块状的工序。
作为从由金属复合氧化物构成的正极活性物质中回收含有有价物的金属的方法之一,有“铝热法”。铝热法通常使用粉末状态的原料,为了将正极金属箔用于铝热法中,需要将金属箔粉碎的工序。或者,如果不将正极金属箔粉碎而直接使其发生铝热反应,则需要使用高频感应熔炼炉等在高温下进行外部加热,成为实现低成本化的阻碍。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以低成本促进正极的还原反应的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的正极的处理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根据本发明的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的正极的处理方法,是对具有下述正极的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的正极的处理的方法,所述正极具有含Al的箔和作为金属复合氧化物的活性物质,其中,所述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的正极的处理方法包括:加热工序,进行加热所述正极的加热处理;熔融工序,利用所述箔和所述活性物质的反应热来熔融所述正极以得到熔融物;以及分离工序,将所述熔融物分离为含有构成所述金属复合氧化物的金属的金属材料和熔渣。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通过对正极进行加热处理,能够以低成本促进正极活性物质的还原反应。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的处理方法中使用的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的立体图。
图2是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1.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重化学工业株式会社;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日本重化学工业株式会社;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8005126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管理装置和电源系统
- 下一篇:电化学电池健康状态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