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抗微生物组合物和由其制备的制品在审
申请号: | 202180072241.5 | 申请日: | 2021-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634798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7 |
发明(设计)人: | 拉彦·B·波戴何;奈穆尔·卡里姆 | 申请(专利权)人: | 3M创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N37/36 | 分类号: | A01N37/36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郭国清;宫方斌 |
地址: | 美国明***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微生物 组合 制备 制品 | ||
公开了抗微生物组合物和制品,以及用于制备所述抗微生物组合物的方法。还公开了用于使用抗微生物组合物和制品来防止生物膜的形成或生长、破坏生物膜、减少微生物数量和治疗感染的方法。
背景技术
我们预防和治疗微生物感染的能力日益受到关注。超过2%的美国人口患有不愈合(即,慢性)伤口,这使美国医疗保健系统每年花费超过200亿美元来管理。伤口管理通常涉及使用粘合性绷带和抗微生物组合物。有时将抗微生物组合物用作局部乳膏或软膏,而其他时候将抗微生物组合物掺入粘合剂本身中。无论哪种方式,在存在抗微生物组合物的情况下难以保持粘合性质,这会导致意外的微生物暴露和频繁的绷带更换。
尽管在感染控制实践中取得了进展,但是手术部位感染(SSI)仍然是发病率、住院时间延长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事实上,SSI与3%的死亡率相关,并且75%的SSI相关的死亡直接归因于SSI。外科医生依赖于具有碘浸渍粘合剂的外科盖布来减少与病原微生物的接触。然而,抗微生物性质通常仅在盖布牢固地附着到皮肤时才有效。
开发具有更好的粘合性和抗微生物性质的新型抗微生物粘合剂将有助于降低感染率。所需要的是能够携带和递送不同类型的抗微生物剂的压敏粘合剂。
发明内容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描述了一种抗微生物组合物。所述抗微生物组合物可包含可聚合的混合物,所述可聚合的混合物包含:至少一种高Tg单体和任选的其均聚物,其中所述均聚物具有约40℃至约250℃的Tg;至少一种低Tg单体和任选的其均聚物,其中所述均聚物具有约-70℃至约30℃的Tg;具有小于约400g/mol的分子量的有机酸螯合剂、其盐或它们的组合;和水溶性增塑剂,所述水溶性增塑剂能够在约20℃至约23℃的温度下以每L增塑剂至少约100g螯合剂的量使所述有机酸螯合剂或其盐增溶。在聚合时,所述可聚合的混合物形成水不溶性聚合物组合物,所述水不溶性聚合物组合物包含衍生自所述至少一种高Tg单体和所述至少一种低Tg单体的共聚物。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描述了一种抗微生物组合物。所述抗微生物组合物可包含:水不溶性聚合物组合物,所述水不溶性聚合物组合物包含衍生自可聚合的混合物的共聚物,所述可聚合的混合物包含至少一种高Tg单体和任选的其均聚物,其中所述均聚物具有约40℃至约250℃的Tg;和至少一种低Tg单体和任选的其均聚物,其中所述均聚物具有约-70℃至约30℃的Tg;具有小于约400g/mol的分子量的有机酸螯合剂、其盐或它们的组合;和水溶性增塑剂,所述水溶性增塑剂能够在约20℃至约23℃的温度下以每L增塑剂至少约100g螯合剂的量使所述有机酸螯合剂或其盐增溶。所述抗微生物组合物可以是压敏粘合剂。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描述了一种抗微生物制品。所述抗微生物制品可包括:基材,所述基材具有第一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表面相背的第二表面;和置于所述第一表面上的本文所述的抗微生物组合物。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描述了一种用于制备抗微生物压敏粘合剂的方法。所述方法可包括:提供本文所述的抗微生物组合物;以及用波长为约280nm至约500nm的电磁辐射辐照所述抗微生物组合物和光引发剂一段时间,以至少部分地固化所述抗微生物组合物。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描述了一种用于制备抗微生物压敏粘合剂的方法。所述方法可包括提供本文所述的抗微生物组合物和光引发剂。所述方法可包括用波长为约280纳米至500纳米、平均光强度为约0.01毫瓦/平方厘米(mW/cm2)至约20mW/cm2的电磁辐射辐照所述抗微生物组合物和所述光引发剂,其中所述辐照能够有效地使约5重量%至约70重量%的所述单体聚合以提供聚合物组合物。所述方法可包括用波长为约280nm至500nm波长、平均光强度大于约20mW/cm2的电磁辐射辐照所述聚合物组合物以提供所述抗微生物压敏粘合剂。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描述了一种用于防止或破坏表面上的生物膜的方法。所述方法可包括提供本文所述的抗微生物制品以及使所述抗微生物制品与所述表面接触一段时间,其中所述接触能够有效地防止生物膜的形成或生长或破坏所述表面上存在的生物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3M创新有限公司,未经3M创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8007224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