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安全帽在审
申请号: | 202180079757.2 | 申请日: | 2021-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681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8 |
发明(设计)人: | 绿川贵之;大月信一;崔成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谷泽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A42B3/12 | 分类号: | A42B3/1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肖茂深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安全帽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安全帽,该安全帽能够轻量化且紧凑化地形成内装体。该安全帽具备覆盖人体头部的帽壳(1)和设置在帽壳(1)与人体头部之间的内装体(2)。在帽壳(1)与人体头部之间设置有块状的限制部(6),在因来自外部的冲击而使帽壳(1)与人体头部接近时,限制部(6)的仅一部分产生变形,其他部分限制所述帽壳接近人体头部的头顶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全帽。
背景技术
安全帽构成为具备帽壳和设置于帽壳内侧的内装体。帽壳由硬质的合成树脂材料等形成,从外侧覆盖人体头部对其进行保护。内装体具备帽衬和头带,帽衬与人体头部接触而在该人体头部与帽体内表面之间形成间隙;头带在帽衬的下端侧安装并固定于人体头部外周。而且,内装体还具备用于维持佩戴状态的颚带、用于吸收冲击的冲击吸收衬垫等(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然而,具备冲击吸收衬垫的安全帽存在内部产生蓄热、闷热而损害佩戴时的舒适性的问题。
另外,近年来,还已知一种不设置冲击吸收衬垫而是利用内装体吸收冲击并确保安全帽内部的通气性、散热而的安全帽(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由此,能够防止安全帽的内部的蓄热、闷热。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31171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7-13312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上述现有技术中的安全帽要求内装体能够吸收来自帽壳的一部分冲击,特别是与人体头部接触的帽衬的脚部需要具有足够的强度。因此,难以削减形成腿部的树脂材料,使得安全帽具有较大的重量而成为佩戴者的负担。进而,无法紧凑地形成内装体本身,存在安全帽佩戴时的帽壳的头顶位置极大程度地高于人体头部的头顶位置的问题。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轻量且紧凑地形成内装体的安全帽。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安全帽的技术内容如下。该安全帽具备覆盖人体头部的帽壳和设置在该帽壳与人体头部之间的内装体,所述安全帽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帽壳与人体头部之间设置有块状的限制部,在因来自外部的冲击而使所述帽壳与人体头部接近时,所述限制部的仅一部分产生变形,其他部分限制所述帽壳接近人体头部的头顶部。
通过设置限制部,限制部能够限制帽壳接近于人体头部,从而防止帽壳与人体头部的接触,因此能够减小对内装体的负担。因此,根据本发明,能够削减用于形成内装体的合成树脂等材料,能够实现内装体的轻量化。
而且,由于限制部的存在,能够使人体头部的头顶部与帽壳内表面之间的距离形成得较小,因此能够将佩戴安全帽时的头顶高度控制成较低,从而能够实现帽壳的紧凑化。
另外,在本发明中,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部设置在所述帽壳的头顶部凹入变形时该限制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帽壳接触的位置上,且构成为该限制部的一部分对应于所述帽壳的变形而进行屈曲变形。
当对安全帽的帽壳的头顶部施加冲击载荷时,帽壳的头顶部以凹入的方式变形,由此,帽壳对抗施加的冲击载荷。优选的是,限制部的一部分与帽壳的头顶部的凹入变形的部分接触,被压缩而产生变形,但是限制部的其他部分(未发生屈曲变形的部分)与屈曲变形的部分不同而是维持原来的形状,由此,限制凹入变形后的帽壳接近于人体头部。
另外,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限制部具备位于人体头部侧的基端面和与所述帽壳的内表面对置的顶端面,从所述基端面到所述顶端面的长度尺寸设置为15mm~25mm,顶端面的外接圆的直径设置为10mm~5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谷泽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谷泽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8007975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