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正负压组合式大豆精密排种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01680.3 | 申请日: | 2022-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710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5 |
发明(设计)人: | 冯晓静;郑亚北;刘洪杰;刘军;周立煌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C7/20 | 分类号: | A01C7/20;A01C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鑫瑞森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961 | 代理人: | 代芳 |
地址: | 071000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正负 组合式 大豆 精密 排种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正负压组合式大豆精密排种器,包括后壳体、排种轴和前壳体,前壳体与后壳体围成空腔,空腔内设置有排种盘,后壳体内的隔板将后壳体内腔分隔为内外同轴排布的正压区和负压区;气压供给装置分别与正压区、负压区连通,前壳体的上部设置有种箱,前壳体的下端连接有导种管。本发明正压区的设计,有效解决传统气吸排种器工作时吸附碎叶、灰尘等杂质堵塞吸孔问题;播种时,排种盘附带搅种齿可搅动种子,种子在负压区被型孔吸附并跟随排种盘转动,转至投种区后被正压气流吹入导种管中,并由气压供给装置提供的正压加速,从而消除种子的水平分速度以达到‘零速投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大豆排种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正负压组合式大豆精密排种器。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精密播种作为实现增产节能的重要手段被广泛关注,在排种作业中,传统的气吸排种器靠负压吸附种子实现了高速精密播种,但在一年两熟区小麦秸秆地播种时,吸附种子的同时容易吸入碎叶、灰尘等杂质,堵塞吸孔造成种子在该吸孔处不能吸附而漏播;另一方面,随着播种速度的增加,种子投种速度也增加,种子从随排种盘的匀速圆周运动到有初速度的自由落体,直至最后的落地与地面碰撞停止,这个过程中每个步骤对粒距均匀性都有影响,如何将投出的种子准确的定位到种沟也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随着投种研究的深入,投种方式以及装置越来越多,最早的无约束投种到现在的有约束投种,种子脱离排种器到进入种沟逐渐变为一种稳定可控的过程。研究表明,大多数带有导种管的排种器来说,种子在导种管中的碰撞和着床后的弹跳、滚动移位是造成株距不稳定的主要因素,当播种机作业速度提升时,从导种管离开的种子的水平绝对速度也会相应提高,这使得种子在着床瞬间存在弹跳、滚动运动趋势,且大豆种子为球形,移位现象更为明显,株距稳定性大大降低。
因此,为了满足大豆精密播种要求,防止负压造成的型孔堵塞确保型孔稳定的吸附种子,并降低种子离开排种器后下落时的水平分速度,是提高株距一致性的主要措施,此研究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正负压组合式大豆精密排种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一种正负压组合式大豆精密排种器,包括圆筒形的后壳体、中心用于传动的排种轴和覆盖在后壳体开口侧的前壳体,所述后壳体通过轴承连接在所述排种轴上,所述前壳体通过螺钉可拆卸的连接在所述后壳体上并围成一个空腔;所述排种轴位于所述后壳体外部的一端用于连接传动系统;
所述空腔内设置有排种盘,所述排种盘与所述排种轴过盈配合连接在一起,所述排种盘与所述后壳体密封配合后通过隔板将后壳体的内腔分隔为内外同轴排布的正压区和负压区;
还包括气压供给装置,所述气压供给装置上正压气源的一部分通过正压孔与正压区连通,正压气源的另一部分与所述导种管正压孔连通;气压供给装置的负压气源与负压孔与负压区连通,所述正压孔和负压孔开设在所述后壳体上;
所述前壳体的上部设置有种箱,前壳体的下端连接有导种管,所述前壳体与排种盘之间形成种子腔,种子腔由前壳体内部的凸筋分割为吸种区和携种区,所述种箱的出种端与所述种子腔的吸种区连通;所述排种盘旋转将吸附的种子携带到下方的所述导种管内。
进一步的,所述排种盘的一侧设置有负压密封圈和金属密封圈,所述负压密封圈通过所述金属密封圈压紧连接在排种盘上,所述负压密封圈的上下侧面紧密贴合在所述排种盘和后壳体的相对面上,所述负压密封圈的C字形通孔区围成所述负压区,所述负压区通过型孔与所述吸种区连通,所述负压密封圈的C字形开口处形成投种区;所述排种盘的另一侧设置有排种盘盖、正压密封圈,所述排种盘盖通过螺钉连接在所述排种盘上,所述正压密封圈连接在所述前壳体上,所述正压密封圈内设置有正压密封环,所述正压密封圈位于与所述后壳体、前壳体的连接端面上,所述正压密封圈与所述后壳体的外环腔体围成所述正压区,所述正压区与下方的所述导种管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农业大学,未经河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0168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