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还原炉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01845.7 | 申请日: | 2022-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225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李菊艳;徐永斌;石祥;黄永红;李鹏;吴映江;陈洪智;刘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B9/26 | 分类号: | F27B9/26;F27B9/30;F27B9/38;F27B9/39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乐综胜 |
地址: | 430223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还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还原炉,包括线形炉体,线性炉体的炉底由多个台车拼接而成,台车底部布置有固定轨道,台车可沿固定轨道来回移动,线形炉体内沿长度方向依次划分为预热区和多个还原区,固定轨道沿炉体长度方向布置。本发明结构简单、成熟、流程简洁,设备作业率高;工艺设备整体投资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冶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还原炉。
背景技术
我国是钢产量大国,钢铁生产为国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钢铁生产中产生大量的粉尘和污泥,产生量一般为钢产量的10%左右,按照目前的钢产量,我国钢铁行业每年产生的粉尘量达上千万吨。占总粉尘量30%左右的粉尘(污泥)中,除Fe之外还含有大量Zn元素,并且一些粉尘粒度非常细小,这些粉尘被称为难利用粉尘或含锌粉尘,其所蕴含的锌约7.2万吨/年。
利用这些粉尘/污泥制造还原铁的还原工艺较多,其中,在竖式还原室、转底炉、回转窑式还原炉等还原炉中还原这些粉尘/污泥的方式应用较为广泛。特别是在钢铁企业产生的粉尘及淤泥中含有锌、铅及碱金属卤化物等杂质,它们在还原反应中将被蒸发,因此,这些还原炉是除去杂质并回收铅锌的有效手段。竖式还原室是将含铁原料进行造粒而得到的颗粒用煤在间接加热的情况下还原;也就是说煤不与含铁原料混合造球,而是含铁原料造球后再与煤混合入炉还原。转底炉和回转窑是向还原炉供应热、通过混合在颗粒中的碳来进行还原反应,也即转底炉或回转窑是对煤、焦炭等碳和粉状金属氧化物相混合并成形的成形体(颗粒)进行还原,其中转底炉为辐射传热,回转窑主要使用窑头产生的高温烟气加热。
但这些技术存在如下问题:1)回转窑工艺:生产过程中易结圈,导致生产操作困难,设备作业率低,其次,回转窑以粉料入窑,生产环境污染严重,环保指标不佳;2)转底炉工艺:转底炉工艺生产过程中存在炉底粘结问题,需定期清理炉底,设备作业率低,其次,转底炉一次性投资高,投资回收期长;3)竖炉工艺:竖炉工艺生产过程中料柱较高,容易粘结,生产顺行困难。
因此,需要一种新的技术,以便能在较低投资下,也可以经济地实现稳定操作,实现锌、铁的有效分离和回收。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了一种还原炉,结构简单、成熟、流程简洁,设备作业率高;工艺设备整体投资低。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还原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线形炉体,线形炉体的炉底由多个台车拼接而成,台车底部布置有固定轨道,台车可沿固定轨道来回移动,线形炉体内沿长度方向依次划分为预热区和多个还原区,固定轨道沿炉体长度方向布置。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各台车之间设置曲封和耐火棉压紧密封,侧墙设置曲封和沙封,使炉体的炉膛形成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还原炉还包括炉头转运小车和炉尾转运小车,炉体外侧还设有返车通道,炉头转运小车的输出端与固定轨道的进入位对接,炉头转运小车的输入端与返车通道的输出端对接,炉尾转运小车的输入端与固定轨道的出口位对接,炉尾转运小车的输出端与返车通道的输入端对接。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炉头转运小车与固定轨道之间和炉尾转运小车与固定轨道之间均设有顶车机。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还原炉还包括布料装置,布料装置设置于炉体的进料口上方;台车在沿固定轨道移动至炉体进料口下方位置,布料装置将物料布置于台车上。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布料装置包括缓冲料仓、摆动皮带、振动布料器,缓冲料仓的输出端与摆动皮带的输入端对接,摆动皮带的输出端与振动布料器的输入端对接,振动布料器的输出端与炉体进料口对接。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线形炉体尾端设有卸料器,卸料器布置于固定轨道的一侧,卸料器通过卸料溜槽连接有冷却器。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线形炉体底部连接有鼓风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0184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