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北向接口资源导出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210006021.9 | 申请日: | 2022-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135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6 |
发明(设计)人: | 王培成;姚志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烽火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67/1095 | 分类号: | H04L67/1095;H04L67/133;H04L67/565;H04L67/5651;H04L67/60;H04L67/06;G06F16/27;G06F9/445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六加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72 | 代理人: | 向彬 |
地址: | 430205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接口 资源 导出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北向接口资源导出系统,包括多实例导出服务和统一的报表资源访问服务,所述多实例导出服务,用于根据不同的北向接口标准,导出不同的资源数据,生成文件、压缩文件、上传文件至云服务器;所述统一的报表资源访问服务,用于完成资源数据同步,转换为统一的数据模型持久化存储于本地数据库,并且保证数据实时性与后台数据的一致性。统一的北向资源访问模块在启动时,将后台服务数据、及设备状态数据同步至本地数据库中,并实时刷新本地资源数据;任务分派模块在接收到导出任务后,将导出任务根据不同资源类型分成不同的小任务,下发给不同的分布式多实例导出服务。避免了数据模型重复转换,提高了北向接口资源导出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通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北向接口资源导出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5G商用的快速推进,对传输网的带宽要求也越来越大,因此,传输设备也变得越来越多。北向接口作为设备商网管与上层综合网管的统一访问接口,需要快速响应上层综合网管的所有请求,导出所有设备资源、业务资源,生成资源文件,上传至文件服务器,供上层综合网管刷新资源数据。
目前,北向接口导出一项资源需要从后台多个服务获取数据,再组建成一份符合北向接口标准的资源数据,导致资源文件生成耗时较长,上层综合网管无法及时刷新资源数据。同时,由于数据来自至于不同服务,数据的完整性不可控,后台某个服务运行不正常时,导致数据缺失。
北向接口资源导出服务使用多线程方案来提高资源生成效率,该方案对导出效率提升有限,尤其是对于网管集约化场景,管理的设备呈指数级增加,显得力不从心。单个服务器CPU资源、内存资源有限,总有达到极限的一天。同时,由于多个线程并发执行,占用的内存资源不可控,在大配置场景下,经常出现因内存无法分配导致系统崩溃。
由于北向接口导出数据来自至于不同服务,状态数据来至于设备,导致向后台服务、设备频繁发起大量RPC(Remote Procedure Call,远程过程调用)请求,后台服务、设备需对这些RPC请求作出响应,如果调用了一些查询较慢的RPC接口,会阻塞后台服务、设备的请求队列,导致新来的RPC请求无法及时响应。
北向接口资源数据直接来至于不同的后台服务,以及设备状态数据,导致北向接口资源导出性能严重依赖后台服务、设备的运行效率。后台服务、设备的一个很小改动,都可能影响应用层的查询效率。经常出现在一个版本完成资源导出效率优化后,在另一个开发版本导出效率仍然不达标。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北向接口资源导出系统,其目的在于将资源数据预先同步至本地数据库,减少RPC调用频次,同时使用分布式多实例来增加资源导出计算能力,由此解决全量资源导出慢,处理时间长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北向接口资源导出系统,包括多实例导出服务和统一的报表资源访问服务,其中:
所述多实例导出服务,用于根据不同的北向接口标准,导出不同的资源数据,生成文件、压缩文件、上传文件至云服务器;
所述统一的报表资源访问服务,用于完成资源数据同步,转换为统一的数据模型持久化存储于本地数据库,并且保证数据实时性与后台数据的一致性。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实例导出服务分为任务分派模块、导出总体框架以及导出模型插件,其中:
所述任务分派模块,用于将接收到的导出任务按照不同资源类型拆分为不同的小任务,获取当前可用的导出服务实例,将这些小任务下发给这些可用的导出服务实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烽火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武汉烽火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0602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