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两分仓的空气预热器漏风率的确定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09043.0 | 申请日: | 2022-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970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6 |
发明(设计)人: | 孙亦鹏;刘建华;李金晶;程通锐;程亮;赵振宁;李媛园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3/26 | 分类号: | G01M3/2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杨勇;崔博 |
地址: | 100045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两分 空气 预热器 漏风 确定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两分仓的空气预热器漏风率的确定方法及装置,对应的方法包括:分别测量空气预热器的炉膛烟气进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以及烟气温度、炉膛烟气出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循环烟气进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以及烟气温度;根据炉膛烟气进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以及烟气温度、炉膛烟气出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循环烟气进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以及烟气温度,确定空气预热器的漏风率。本发明能够准确确定富氧燃烧锅炉的两分仓空气预热器漏风率,以提高富氧燃烧锅炉运行的经济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力设备性能状态监测以及诊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两分仓的空气预热器漏风率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电站煤粉锅炉的风烟系统中一次风和二次风系统中介质是空气,烟气系统中介质是煤粉、在炉膛内燃烧生产的烟气以及烟道的空气漏风。但富氧燃烧煤粉锅炉由于存在烟气循环,风烟系统中的一次风和二次风系统中加入了再循环的烟气和注入的氧气,介质由空气变成了氧气浓度较高的烟气,而且随着锅炉运行时间增大,再循环烟气中CO2的浓度逐渐增多,即一次风和二次风系统中烟气的成分不断变化。由于烟风道的漏风对于富氧燃烧锅炉系统中CO2浓度影响较大,因此富氧燃烧锅炉系统对于烟风道的漏风要求非常严格,这样对于空气预热器系统的漏风率测量就显得非常重要。但由于富氧燃烧锅炉系统空气预热器系统中的介质与传统的电站煤粉锅炉发生了很大变化,导致传统电站煤粉锅炉系统的空气预热器漏风率测量以及其对应的计算方法已经不适用。
具体难点如下,现有技术中计算富氧燃烧锅炉空气预热器的漏风率需要测量炉膛烟气进出空气预热器的烟气量或者循环烟气进出空气预热器的烟气量,这就需要测量烟气的成分(O2、CO2、N2和H2O等)、烟气温度、烟气流速等。由于循环烟气侧烟气属于正压运行,而且烟气温度较高,所以进行烟气量测量时一般不选择循环烟气侧,而是选择处于负压运行的炉膛烟气侧开展烟气量测量,但该方法对于测量和计算的准确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且测量也需要很长的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提供的两分仓的空气预热器漏风率的确定方法及装置,能够准确确定富氧燃烧锅炉的两分仓空气预热器漏风率,以提高富氧燃烧锅炉运行的经济性,解决了传统空气预热器漏风率测量复杂、准确性较低而且耗时较长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方提供了一种两分仓的空气预热器漏风率的确定方法,包括:
分别测量空气预热器的炉膛烟气进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以及烟气温度、炉膛烟气出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循环烟气进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以及烟气温度;
根据所述炉膛烟气进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以及烟气温度、所述炉膛烟气出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所述循环烟气进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以及烟气温度,确定所述空气预热器的漏风率。
一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炉膛烟气进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以及烟气温度、所述炉膛烟气出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所述循环烟气进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以及烟气温度,确定所述空气预热器的漏风率,包括:
根据所述炉膛烟气进口处的烟气温度以及所述循环烟气进口处的烟气温度,确定所述循环烟气进口处的烟气密度与炉膛烟气出口处的烟气密度的比值;
根据所述循环烟气进口处的烟气密度与炉膛烟气出口处的烟气密度的比值、所述炉膛烟气进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所述炉膛烟气出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所述循环烟气进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确定所述空气预热器的漏风率。
一实施例中,所述漏风率表征气体包括:CO2或O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0904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