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物可降解流延膜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09458.8 | 申请日: | 2022-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925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8 |
发明(设计)人: | 朱志敏;刘开宇;赵青华;许四华;宋银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拓盈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67/04 | 分类号: | C08L67/04;C08L67/02;C08K5/3492;C08K5/053;C08K5/17;C08J5/18 |
代理公司: | 武汉卓越志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66 | 代理人: | 戴宝松 |
地址: | 433000 湖北省仙桃***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 降解 流延膜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物可降解流延膜的制备方法,将PLA、PBAT和聚酯扩链剂按比例熔融共混得到复合材料,将复合材料与分散润滑剂进行熔融共混,制得高流动性生物可降解材料,再将其进行流延膜成型工艺,制得生物可降解流延膜。本发明通过控制PLA和PBAT的共混比例,以及聚酯扩链剂种类和添加量,调控混合材料的流动性,在改善两者材料相容性的同时,使材料达到流延级,并进一步限定熔融共混和流延膜成型的工艺条件,最终制得的生物可降解流延膜不仅具有优良的的生物降解性,还具有较好的耐热性和冲击性能,延展性和断裂伸长率好,且手感柔软;该制备方法简单易实施,无多余改性剂加入,成本低,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降解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物可降解流延膜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塑料从诞生开始,因其质轻、易成型等优点,很快便成为各行应用材料中的中流砥柱,而塑料行业中份额占比最大的为塑料薄膜。塑料薄膜是用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以及其他树脂制成的薄膜,塑料薄膜可用于食品包装、电器产品包装、日用品包装、服装包装、化工、医药等领域。塑料薄膜的成型加工方法有多种,例如压延法、流延法、吹塑法、拉伸法等。相对于其他方法生产的薄膜,流延膜因其生产速度快、产量高、透明性好、光泽性好、厚度均匀性好等优点又成为薄膜中的佼佼者。虽然流延膜使用量大,但无法回收,污染问题也逐渐凸显,所以可降解的流延膜的发展越来越被提倡。
塑料薄膜的原料为高分子化合物,其结构稳定,不易被天然微生物菌降解,自然腐烂需要200年以上;如果对其进行焚烧,则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所以,在塑料薄膜的发展和应用的同时,其带来的环境污染和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也不可忽视。
为了顺应绿色环保的时势,可降解薄膜被大量研究和应用,可降解薄膜既具有传统塑料的功能和特性、又可在达到使用寿命之后,通过土壤和水中的微生物作用或通过阳光中的紫外线的作用,在自然环境中分裂降解,最终以还原形式重新进入生态环境中,回归大自然。目前常用的聚乳酸可降解薄膜多采用吹塑法成膜工艺,但是该工艺具有成膜厚度不均匀、透明性难以控制和热封性差的缺陷;制得的聚乳酸可降解薄膜仍存在耐高温性能差、硬度过高、手感差的问题,且制造工艺复杂,成本相对较高。聚乳酸不适合采用流延法制膜,在生产中通常会加入其他聚合物来提高其加工性能,但是聚乳酸的与其他物质的相容性较差,难以达到流延工艺的要求,并且会影响聚乳酸的生物降解性能;这些问题制约着可降解薄膜在市场中的广泛应用和长足发展。
有鉴于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改进的生物可降解流延膜的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物可降解流延膜的制备方法,通过调控PLA和PBAT的熔融共混比例,以及聚酯扩链剂和分散润滑剂的添加量,调控混合材料的流动性,在改善两者材料相容性的同时,使材料达到流延级;并进一步限定熔融共混和流延膜成型的工艺条件,最终制得的生物可降解流延膜不仅具有优良的的生物降解性,还具有较好的耐热性和冲击性能;该制备工艺简单,无多余改性剂加入,成本低,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物可降解流延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复合材料制备
将PLA、PBAT与聚酯扩链剂进行熔融共混加工,得到所述复合材料;其中,所述PLA和PBAT按照(15%~85%):(85%~15%)的比例进行共混,所述扩链剂占所述PLA和PBAT总质量的1%~15%;
S2、高流动性生物可降解材料制备
将步骤S1中得到的所述复合材料与分散润滑剂进行熔融共混,制得所述高流动性生物可降解材料;所述分散润滑剂占所述复合材料的2%~20%;
S3、生物可降解流延膜的制备
将步骤S2中制得的所述高流动性生物可降解材料,进行流延膜成型工艺,制得所述生物可降解流延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拓盈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湖北拓盈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0945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