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隧道超浅埋破碎围岩人工成拱支护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12956.8 | 申请日: | 2022-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204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杨红运;马亚轲;陆原恩;林志;陈相;伍汉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交通大学;广西新发展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20/00 | 分类号: | E21D20/00;E21D20/02;E21D21/00;E21D1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盛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62 | 代理人: | 李瑞雨 |
地址: | 400074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隧道 超浅埋 破碎 围岩 人工 支护 系统 方法 | ||
1.一种隧道超浅埋破碎围岩人工成拱支护系统,包括第一支护组件、第二支护组件和注浆层(4),所述第一支护组件包括第一支护部,所述第一支护部依次贯穿围岩(1)和所述注浆层(4),所述第一支护部用于增加围岩(1)内部水平受力;
所述第二支护组件包括第二支护部和若干第三支护部,所述第二支护部和所述第三支护部位于所述注浆层(4)内,且位于隧道(5)周围,所述第三支护部位于所述第二支护部两侧;
围岩(1)和所述注浆层(4)之间形成有结合面(6),所述结合面(6)的中部高度高于所述结合面两端的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隧道超浅埋破碎围岩人工成拱支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护部包括若干支护桩(2),若干所述支护桩(2)沿隧道(5)深度方向排列,所述支护桩(2)由围岩(1)顶部插入到隧道(5)侧边部的所述注浆层(4)内,所述支护桩(2)底部与隧道(5)底部平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隧道超浅埋破碎围岩人工成拱支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护部包括若干锚杆(3),所述锚杆(3)位于所述注浆层(4)内,所述锚杆(3)位于隧道(5)顶部,所述锚杆(3)沿隧道(5)截面径向设置;
所述第三支护部包括若干所述锚杆(3),所述锚杆(3)位于所述注浆层(4)内,所述锚杆(3)位于隧道(5)侧边,所述锚杆(3)沿隧道(5)截面径向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隧道超浅埋破碎围岩人工成拱支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面(6)为中部向上凸起的拱形,所述结合面(6)两侧为平滑下降的斜面,所述拱形和所述斜面为一体成型结构。
5.一种隧道超浅埋破碎围岩人工成拱支护方法,基于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一种隧道超浅埋破碎围岩人工成拱支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打桩,由围岩(1)顶部向围岩(1)底部植入所述支护桩(2);
步骤二:锚杆支护,由隧道(5)内壁向隧道(5)周围的围岩(1)植入所述锚杆(3);
步骤三:加压,对隧道(5)表面进行加压,使围岩(1)变得更加密实;
步骤四:注浆,向隧道(5)周围的围岩(1)内部注浆,形成所述注浆层(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隧道超浅埋破碎围岩人工成拱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所述支护桩(2)植入围岩(1)的方向为竖直向下。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隧道超浅埋破碎围岩人工成拱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中所述注浆层(4)边部的厚度不小于围岩(1)顶部到隧道(5)底部的距离的一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交通大学;广西新发展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重庆交通大学;广西新发展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12956.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