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卫星降水数据实时校正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12960.4 | 申请日: | 2022-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625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0 |
发明(设计)人: | 沈哲辉;雍斌;李勇;吴昊;丁明泽;周泽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K9/62 | 分类号: | G06K9/62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11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卫星 降水 数据 实时 校正 方法 装置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卫星降水数据实时校正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设置至少包含1个气象台站的目标格网初始窗口,收集包括地面降水数据和卫星降水数据的初始窗口历史数据对,筛选获取历史数据中的合格数据对,若合格数据对符合预设标准,则确定目标格网最终窗口,若合格数据对不符合标准,将窗口外扩设定像素,重复外扩操作,直至符合标准;分别计算最终窗口卫星、地面降水数据累积概率密度函数,再根据最终窗口卫星、地面降水数据累积概率密度函数之间的映射,实现目标格网卫星降水数据的实时校正。本发明通过目标格网最终窗口卫星、地面降水数据累积概率密度函数之间的映射,实时校正卫星降水数据,提高了校正效率和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卫星降水数据实时校正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属于卫星测量降水数据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水文气象数据能够反映一定区域内水文气象特征,是分析当地暴雨和干旱情况的重要基础,而实时卫星降水数据又为台风、洪水等极端水文事件以及相应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
目前,实时卫星降水产品采用非直接测量降水的方式,但是,受限于传感器的系统误差、时空采样的影响以及反演算法的局限等因素,非直接测量降水使得实时卫星降水产品的测量精度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基于屏幕内外行为的联合检测方法及系统。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卫星降水数据实时校正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以目标格网为中心,设置目标格网的初始窗口,所述初始窗口至少包含1个气象台站;
收集所述初始窗口的历史数据对,所述历史数据对包括地面降水数据和卫星降水数据;
筛选所述历史数据对,获得合格数据对;
根据预先设定的标准,当所述合格数据对符合标准,确定目标格网的最终窗口;当所述合格数据对不符合标准,以目标格网为中心将窗口外扩设定像素,重复外扩操作,直至符合预先设定的标准;
计算所述最终窗口的地面降水数据累积概率密度函数和卫星降水数据累积概率密度函数;
根据最终窗口的地面降水数据累积概率密度函数和卫星降水数据累积概率密度函数之间的映射,实现目标格网卫星降水数据的实时校正。
进一步的,所述目标格网的初始窗口设置为以目标格网为中心,包含5×5个网格的窗口。
进一步的,所述合格数据对为地面降水数据和卫星降水数据均超过1mm/day的数据对。
进一步的,所述预先设定的标准为:合格数据对的对数与历史数据降水的天数之比位于20%以上。
进一步的,所述目标格网卫星降水数据的实时校正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表示:
式中,和Pi(t)分别表示在t时刻格网i校正后的卫星降水数据和原始卫星降水数据;表示格网i窗口内的地面降水数据的累积概率密度函数的逆运算,CDFRT代表格网i窗口内原始卫星降水数据的累积概率密度函数。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装置,包括处理器及存储介质;
所述存储介质用于存储指令;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指令进行操作以执行根据第一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骤。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第一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未经河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1296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