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发泡倍率的尼龙发泡板材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014559.4 | 申请日: | 2022-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500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5 |
发明(设计)人: | 郑凯敬;崔伟松;周洪福;罗静云;马安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化学科学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J9/12 | 分类号: | C08J9/12;C08J5/18;C08L77/02;C08L55/02;C08L79/02;C08L33/14;C08K5/1539;C08K5/29;B29D7/01 |
代理公司: | 北京鼎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51 | 代理人: | 夏华栋;顾可嘉 |
地址: | 102488 北京市房***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泡 倍率 尼龙 板材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高发泡倍率的尼龙发泡板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制备步骤:
将PA6树脂和第一添加剂混合后,获得第一组份;将热塑性树脂和第二添加剂混合,获得第二组份;
采用双螺杆挤出机和单螺杆挤出机串联设备,将第一组份从双螺杆挤出机的主喂料口加入,将第二组份从双螺杆挤出机的侧喂料口加入,第一组份和第二组份经过双螺杆挤出机混合后再进入单螺杆挤出机,出料经板材模口挤出、冷却、定型、切割,获得待发泡的尼龙板材;
将待发泡的尼龙板材至于高压釜中,加入发泡剂并采用双梯度高温溶胀渗透、等温泄压法制成高发泡倍率的尼龙发泡板材;
所述双梯度高温溶胀渗透为先在温度200-235℃下充入主发泡剂溶胀渗透,再升温至240-250℃下充入助发泡剂溶胀渗透;
所述主发泡剂为超临界CO2,所述助发泡剂为超临界N2;
所述第一添加剂包括交联剂,第二添加剂包括相容剂;所述交联剂为马来酸酐和类异氰酸酯的复配交联剂或马来酸酐和多官能团环氧化合物的复配交联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发泡倍率的尼龙发泡板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待发泡的尼龙板材置于高压釜中,在温度为200-235℃下,压力为10-20MPa,充入超临界CO2作为主发泡剂,保温0.5-1.5h,进行溶胀渗透,然后升温至240-250℃,压力为40-60MPa,充入超临界N2作为助发泡剂,保温0.5-1.5h,迅速泄压至常压,冷却后,得到高发泡倍率的尼龙发泡板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发泡倍率的尼龙发泡板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添加剂还包括成核剂、抗氧化剂、润滑剂、抗紫外剂和相容剂中的至少一种;第二添加剂还包括抗氧化剂、抗紫外剂和润滑剂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发泡倍率的尼龙发泡板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份数计,第一组份包括PA6树脂100份和第一添加剂6-20份;第二组份包括热塑性树脂2-5份和第二添加剂0.5-3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发泡倍率的尼龙发泡板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添加剂为交联剂3-8份,成核剂0.1-1份,抗氧化剂0.5-2份,所述第二组份包括ABS树脂2-5份和相容剂0.5-3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发泡倍率的尼龙发泡板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PA6树脂的相对粘度为2.8-3.4;
交联剂为马来酸酐和类异氰酸酯的复配交联剂或马来酸酐和多官能团环氧化合物的复配交联剂;
热塑性树脂为ABS树脂或PEI树脂;
成核剂为氧化镁(MgO)、二氧化硅(SiO2)、滑石粉(Talc)、蒙脱土(MMT)和纳米晶须中的至少一种;
抗氧剂为受阻酚类抗氧剂和亚磷酸酯类抗氧剂的复配物或胺类抗氧剂和亚磷酸酯类抗氧剂的复配物;
相容剂为马来酸酐接枝聚苯乙烯、苯乙烯-丙烯腈-马来酸酐的接枝共聚物、马来酸酐接枝ABS、马来酸酐接枝苯乙烯-乙烯-丁烯线性三嵌共聚物、乙烯-丙烯腈-马来酸酐的三元无规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发泡倍率的尼龙发泡板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热塑性树脂为ABS树脂;ABS树脂为ABS与苯乙烯-丙烯腈-马来酸酐的接枝共聚物的混合物。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发泡倍率的尼龙发泡板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物料在双螺杆挤出机的停留时间为2min;物料在单螺杆挤出机的停留时间为1.5min。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发泡倍率的尼龙发泡板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待发泡的尼龙板材发泡前进行烘干,待发泡的尼龙板材中的水分小于200ppm后置于高压釜中。
10.一种高发泡倍率的尼龙发泡板材,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高发泡倍率的尼龙发泡板材的制备方法制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化学科学技术研究有限公司,未经中化学科学技术研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14559.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