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Cu-Ni-Si-Fe系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210024930.5 | 申请日: | 2022-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406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30 |
发明(设计)人: | 姜雁斌;秦柳馨;李周;吴子潇;辛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C9/06 | 分类号: | C22C9/06;C22C9/10;C22C9/00;C22C1/03;C22C1/06;C22F1/08;H01B1/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马俊 |
地址: | 4100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cu ni si fe 合金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Cu‑Ni‑Si‑Fe系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合金通过成分优化,采用贱金属Fe元素替代Cu‑Ni‑Co‑Si合金中的部分甚至所有Co元素,借助Fe与Si之间的强原子结合力形成具有高硬度、高耐热的纳米级FeSi相颗粒,得到了一种低成本高强高导合金。本发明还提供了该合金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铜合金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Cu-Ni-Si-Fe系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Cu-Ni-Si合金具有高强度、高弹性以及优良的导电、导热和加工成形性能,在航空航天、交通轨道、电子信息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随着电子信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对高性能Cu-Ni-Si合金提出了更高要求。以奥林公司开发的牌号为C70250和C70350的Cu-Ni-Co-Si系合金为代表,因其优异的抗应力松弛性能和冲制性能,成为制造第二代集成电路引线框架的首选材料,其中C70350合金的主要成分为Ni:1.3wt%~1.8wt%,Si:0.4wt%~1.0wt%、Co:1.0wt%~1.5wt%,该合金的抗拉强度达750MPa~950MPa,导电率45%IACS~50%IACS。
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蓬勃发展,集成电路引线框架的需求量持续上升。同时由于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快速到来和全球电动汽车的增长,作为动力电池核心原材料的钴金属的需求量也迅速升高。钴矿在商业、工业、军事上的应用广泛,涉及从智能手机、电动车到飞机引擎等产品,是一种关键的战略物资。然而,钴矿资源储量较为匮乏,开采难度大,且精炼技术复杂,钴金属的成本逐年上涨。此外,在大规模半连续铸造过程中,添加Co元素在大规格Cu-Ni-Si合金坯锭熔铸过程易产生较大的铸造应力,导致后续制造加工时出现热裂现象,降低成材率。因此,开发低成本、高强高导的低Co或无Co合金意义重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Cu-Ni-Si-Fe系合金,该合金通过成分优化,采用贱金属Fe元素替代Cu-Ni-Co-Si合金中的部分甚至所有Co元素,借助Fe与Si之间的强原子结合力形成具有高硬度、高耐热的纳米级FeSi相颗粒,得到了一种低成本高强高导合金。
本发明还提供了Cu-Ni-Si-Fe系合金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还提供了Cu-Ni-Si-Fe系合金的应用。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Cu-Ni-Si-Fe系合金,以质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分:
Ni:1.2wt%~5.0wt%,
Co:0wt%~0.8wt%,
Si:0.4wt%~2.0wt%,
Fe:0.1wt%~1.5wt%,
Mg:0.05wt%~0.15wt%,
余量为铜。
本发明关于Cu-Ni-Si-Fe系合金的一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Cu-Ni-Si-Fe系合金,采用贱金属Fe元素替代部分甚至所有Co元素,并适当提高Ni和Si的含量,获得高硬度、高耐热的纳米级FeSi相以及高含量Ni3Si相、片层状Ni2Si不连续析出相,解决了低Co或无Co的Cu-Ni-Si系合金强度低的问题,同时降低了合金的铸造应力,有利于后续加工成形。
本发明利用Fe与Si具有较强的结合能,形成高硬度、高耐热的Fe-Si相;另外Fe-Si相的析出能力强于Fe相,促进了基体中Fe原子的析出。因此,添加贱金属Fe元素与Si结合,形成硬质Fe-Si相代替Co-Si相从而降低Co元素含量,无论是在原料成本上还是缓解战略稀缺资源上都意义重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2493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