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数据分析式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26440.9 | 申请日: | 2022-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270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4 |
发明(设计)人: | 魏玉梅;孟庆峰;时圣勇;于真;孔惠光;石秋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平准标准化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12 | 分类号: | G01N3/12;G01N3/02;G01L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佳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947 | 代理人: | 陈文丽 |
地址: | 250000 山东省济南市中国(山东)自由贸易***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数据 分析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据分析式检测方法,用于解决对产品抗压性检测的技术问题。它包括以下步骤:S1被检测管道置于主机框体上承压油缸动力输出端的承压板上;S2顶压进给油缸带动顶压探测感应开关进入待检测管道的腔体内;S3侧推顶压油缸通过侧推板从侧方柔性夹持被检测管道;S4上方的顶压施压油缸对被检测管道的上方施加压力;S5根据顶压施压油缸施加压力的大小,承压油缸带动承压板逐步向下移动、侧推顶压油缸带动侧推板逐步向侧方移动、侧推升降油缸带动侧推顶压油缸逐步向下移动;侧推升降油缸下降的速度小于承压油缸下降的速度;S6探测感应开关检测到待检测管道的腔体变形尺寸达到设定值时,顶压施压油缸停止施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产品检测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数据分析式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产品在出厂前,为了满足应用场合的要求,需要进行检验检测。对于管道产品,特别是一些埋设在地下的特殊应用管道,为了获取耐压数据指标,需要进行压力测试。现有技术中的测试系统,大多是通过人工方式放置在测试部件上,然后从单一上方施加压力,获取耐压数据。但是,这种方式,不能很好的模拟管道应用场景承压情况,因此,获取的数据较为粗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据分析式检测方法,用于解决对产品抗压性检测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数据分析式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被检测管道置于主机框体上承压油缸动力输出端的承压板上;
S2顶压进给油缸带动顶压探测感应开关进入待检测管道的腔体内;
S3侧推顶压油缸通过侧推板从侧方柔性夹持被检测管道;
S4上方的顶压施压油缸对被检测管道的上方施加压力;
S5根据顶压施压油缸施加压力的大小,承压油缸带动承压板逐步向下移动、侧推顶压油缸带动侧推板逐步向侧方移动、侧推升降油缸带动侧推顶压油缸逐步向下移动;侧推升降油缸下降的速度小于承压油缸下降的速度;
S6探测感应开关检测到待检测管道的腔体变形尺寸达到设定值时,顶压施压油缸停止施压。
优选的,侧推升降油缸下降的速度为承压油缸下降速度的0.2-0.8倍。
优选的,承压油缸、侧推顶压油缸、侧推升降油缸均通过变频液压泵控制伸缩速度;承压油缸、侧推顶压油缸、侧推升降油缸均通过内设的位移传感器,检测伸缩长度。
优选的,根据不同管径的被检测管道,顶压探测油缸通过顶压探测架调节顶压进给油缸的高度。
优选的,主机框体前端的送管对心调节油缸,通过送管支撑架带动被检测管道升降,以调节被检测管道的高度。
优选的,送管支撑架上的送管夹持双向丝杠驱动送管夹持板双向夹持被检测管道,以确定被检测管道的尺寸数据。
优选的,通过夹持板上的送管夹持距离传感器,确定被检测管道的尺寸数据。
优选的,通过夹持板上的送管夹持压力传感器,检测两端的夹持板是否对被检测管道夹紧。
优选的,送管支撑架上的送管驱动液压马达带动送管驱动轮与送管被动轮夹持递送被检测管道移动至主机框体上被检测位置处。
优选的,送管夹持双向丝杠的动力输出端上,通过送管夹持调节驱动油缸滑动驱动设置有送管夹持调节驱动板;送管夹持调节驱动板上,通过送管夹持调节油缸升降驱动设置有送管夹持驱动调节架;送管夹持驱动调节架上,通过送管夹持驱动调节液压马达摆动驱动设置有角度夹持调节架;送管驱动液压马达、送管驱动轮、送管被动轮匹配设置在角度夹持调节架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平准标准化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平准标准化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2644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航天领域大数据可靠传输的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下一篇:一种二次脱模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