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穿戴设备与移动终端的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26567.0 | 申请日: | 2022-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399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于虹;魏杰;陈龙潭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4W36/14 | 分类号: | H04W36/14;H04W36/16;H04W36/36;H04W52/02;H04W4/80 |
代理公司: | 北京弘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3 | 代理人: | 逯长明;许伟群 |
地址: | 650217 云南省昆***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穿戴 设备 移动 终端 通信 方法 装置 系统 | ||
本申请的一种智能穿戴设备与移动终端的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方法包括:获取移动终端与智能穿戴设备之间的连接距离、以及连接时长;比较连接距离与连接距离阈值、连接时长与连接时长阈值;当连接距离小于或等于连接距离阈值,则将移动终端与智能穿戴设备之间的连接方式切换为蓝牙连接;当连接距离大于连接距离阈值,则将连接方式切换为WiFi连接;当连接距离大于连接距离阈值、且连接时长超过连接时长阈值,则将移动终端与智能穿戴设备之间的连接方式切换为SIM连接。本申请将蓝牙、WiFi和SIM三种连接方式根据应用场景的不同灵活切换,适用于多种场景的使用,既保证了低功耗的要求,延长了续航时间,又可满足不同距离的及时顺畅通信要求。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穿戴设备与移动终端的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可穿戴设备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连接技术是蓝牙(Bluetooth)和WiFi(Wireless Fidelity)。蓝牙模块在使用中的功耗较低,可大幅度提升可穿戴设备的续航使用时间,所以大多数可穿戴设备均采用蓝牙作为连接方式。但是,蓝牙技术也存在着自身的局限性:传输距离较短,传输速率不快以及不能够主动联网。而WiFi连接技术具有的传输距离更远、传输速率更快、可主动联网的特点有效弥补了蓝牙技术的对应缺陷。但WiFi技术又由于功耗过高,使得可穿戴设备电量消耗速度加剧、续航能力不足。
针对现有可穿戴设备存在的以上缺陷,本申请提供一种智能穿戴设备与移动终端的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一种智能穿戴设备与移动终端的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以解决现有可穿戴设备存在的高功耗、使用场景受局限的问题。
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智能穿戴设备与移动终端的通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移动终端与智能穿戴设备之间的连接距离、以及连接时长;
比较所述连接距离与连接距离阈值、所述连接时长与连接时长阈值;
当所述连接距离小于或等于连接距离阈值,则将移动终端与智能穿戴设备之间的连接方式切换为蓝牙连接;
当所述连接距离大于所述连接距离阈值,则将移动终端与智能穿戴设备之间的连接方式切换为WiFi连接;
当所述连接距离大于所述连接距离阈值、且所述连接时长超过连接时长阈值,则将移动终端与智能穿戴设备之间的连接方式切换为SIM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SIM连接切换指令,其中,所述SIM连接切换指令是用户通过所述智能穿戴设备输入的;
响应于所述SIM连接切换指令,将移动终端与智能穿戴设备之间的连接方式切换为SIM连接。
进一步地,响应于所述SIM连接切换指令,移动终端与智能穿戴设备之间的连接方式为SIM连接后,还包括:
获取切换指令,其中,所述切换指令是用户通过所述智能穿戴设备输入的;
响应于所述切换指令,获取移动终端与智能穿戴设备之间的连接距离、以及连接时长;
比较所述连接距离与所述连接距离阈值、所述连接时长与所述连接时长阈值;
当所述连接距离小于或等于连接距离阈值,则将移动终端与智能穿戴设备之间的连接方式切换为蓝牙连接;
当所述连接距离大于所述连接距离阈值,则将移动终端与智能穿戴设备之间的连接方式切换为WiFi连接;
当所述连接距离大于所述连接距离阈值、且所述连接时长超过连接时长阈值,则移动终端与智能穿戴设备之间的连接方式不切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2656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