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SOA理念的安全网关载板通讯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26944.0 | 申请日: | 2022-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303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3 |
发明(设计)人: | 杨亚会;董冯雷;王思腾;兰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H04L12/66 | 分类号: | H04L12/66;H04W4/48;B60R16/023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成钢 |
地址: | 442002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soa 理念 安全网关 通讯 结构 | ||
一种基于SOA理念的安全网关载板通讯结构,包括固定于底盘上的网关载板及分散在底盘各处的终端元件,终端元件通过线缆与I/O转接器连接,I/O转接器与网关载板通过通讯线缆进行连接通讯,同时,I/O转接器与网关载板上设有无线通讯模块。通过有线数据与网关载板进行传输的同时通过无线数据对使用中的数据进行复核,以见检验有限数据传输的有效性和可靠性,通过在汽车座舱内放置无线天线,形成局部无线网络对终端元件数据进行检测,在无线数据检测中通过时域的控制和分配使得每种通讯模式只需要使用一种通讯芯片进行数据转化,且通过分时接通网关控制器使得占用网关控制器的针脚减小到最低限度,增加无线校核的同时能够最大限度降低对硬件的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汽车通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SOA理念的安全网关载板通讯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以及人民对绿色能源的不断追求,传统的内燃机车逐渐被新能源汽车所取代,而随着电机技术发展及无线互联网技术不断更新,新能源汽车有集交通工具、信息站、局域网络及无线网络于一体的趋势,当前越来越多的新能源车企在不断追求驱动电机的高响应高功率高效率的同时,在成体上整合了座舱域、驾驶域、底盘域及动力域等多种智能控制,而这些控制又依赖与分布与车体各处的传感器、雷达及其他各种电子元件,而采用的电子元器件所使用的通讯模式不一,其由于车载网路与互联网通讯的需求,车载信息还需要与后台服务器进行通讯,因此车载网关载板成为各种元器件、车内控制器及互联网之间的“翻译器”。
现有的车载网关产品多种多样,满足Ethernet、CAN、LIN及TCP/IP等的各种通讯协议之间的互相交流,在硬件结构上通常采取网关载板引出多个I/O网关,由I/O网关与各种域控制模块连接,采用通讯线缆将分布在车体各处的域控制模块与网关载板连接,因此智能车载平台更偏向于一种智能电子产品,而交通工具的属性需要该电子产品通讯完全可靠,而车体的振动及长期运行使得通讯线缆有断连的风险,而这种风险导致车体控制平台宕机,带来的后果不可预想,因此除了完善的线缆生产和安装工艺,还需要额外的技术保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SOA理念的安全网关载板通讯结构,能够可靠地对新能源汽车的数据进行读取和交换。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SOA理念的安全网关载板通讯结构,包括固定于底盘上的网关载板及分散在底盘各处的终端元件,终端元件通过线缆与I/O转接器连接,I/O转接器与网关载板通过通讯线缆进行连接通讯,同时,I/O转接器与网关载板上设有无线通讯模块,通过无线通讯模块进行数据交换,网关载板接收到有线和无线通讯传输的数据并进行比较,判断数据的有效性并选择有效的数据传输方式及数据。
上述的I/O转接器上的无线通讯模块包括I/O转接器无线通讯芯片和无线通讯天线,I/O转接器无线通讯芯片和无线通讯天线之间通过线缆连接,网关载板上的无线通讯模块包括载板无线通讯模块和无线通讯天线,载板无线通讯模块和无线通讯天线之间通过线缆连接,I/O转接器和网关载板上的无线通讯天线通过底盘与车身之间的线槽进入汽车座舱,在汽车座舱内进行无线数据交换。
优选的方案中,上述的网关载板内设有网关控制器,网关控制器与通讯交换器通讯连接,各I/O转接器与各通讯芯片进行相应总线类型的终端元件数据交换,各通讯芯片与通讯交换器通讯连接,实现网关控制器与各种数据总线类型终端元件的数据交换。
上述的载板无线通讯模块与无线时域控制模块通讯连接,无线时域控制模块与网关控制器控制输出端电连接,无线时域控制模块内设有时域采样电路,时域采样电路通讯输出端与网关控制器通讯连接,网关控制器根据内置的需求控制无线时域控制模块分时采集不同终端元件数据与收到的有线通讯数据进行比对校核,判断有线通讯的连接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未经湖北汽车工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2694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