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增强型FVF电路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31866.3 | 申请日: | 2022-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849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2 |
发明(设计)人: | 唐鹤;熊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F3/26 | 分类号: | G05F3/26 |
代理公司: | 成都点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32 | 代理人: | 孙一峰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增强 fvf 电路 | ||
本发明属于电子电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增强型FVF电路。本发明的电路相比于传统的FVF电路拥有更低的输出阻抗,且相对于传统FVF电路并未增加电路复杂度。增强型FVF电路可用于运放输出级、线性稳压器电路和一些需要低输出阻抗的电路中等。本发明通过增加一个共源共栅管、一个PMOS跟随器来提高环路增益,实现了更低的输出阻抗,增加的共源共栅管的输入端恒接地,避免了额外的偏置电压。本发明的增强型FVF电路因其简单而有效的结构,使得其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子电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增强型FVF电路。
背景技术
传统FVF结构如图1所示,它的原理是通过Shunt-Shunt负反馈来减小跟随器的输出电阻,其输出电阻可以表示为
公式(1)中gMC1为晶体管MC1的跨导,gMC2为晶体管MC2的跨导,roMC1为MC1的小信号输出电阻。相比于传统源跟随器的输出电阻,传统的FVF电路通过局部负反馈结构将输出电阻降低几倍到几十倍,但是在某些场合,需要更低的输出电阻来达到更优的性能。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增强型FVF电路结构,如图2所示。此发明通过增加一个共源共栅MOS管和一个PMOS跟随器来提高环路增益,达到进一步减小输出电阻的目的,另外,所增加的共源共栅MOS管的输入端恒接地,避免了额外的偏置电路。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增强型FVF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晶体管M1、第二晶体管M2、第三晶体管M3、第四晶体管M4、第一电流源I1、第二电流源I2;其中,
第一晶体管M1的源极接第三晶体管M3的漏极且作为输出端,第一晶体管M1的漏极接第二晶体管M2的源极,第一晶体管M1的栅极接输入电压Vin;
第二晶体管M2的源极接第一晶体管M1的漏极,第二晶体管M2的漏极接第一电流源I1的正向端,第二晶体管M2的栅极接地;
第三晶体管M3的源极接电源VDD,第三晶体管M3的栅极接第四晶体管M4的源极和第二电流源I2的反向端;
第四晶体管M4的源极接第三晶体管M3的栅极,第四晶体管M4的漏极接地和第一电流源I1的反向端,第四晶体管M4的栅极第一电流源I1的正向端和第二晶体管M2的漏极。
本发明中使用的电流源包括第一电流源I1、第二电流源I2在实际电路中均使用MOS管作为代替,可以用简单的电流镜电路进行偏置。第四晶体管M4作为源跟随器引入,其目的在于将第三晶体管M3的栅极电压做电平移位,让第三晶体管M3的栅极电压不过低,以此保证再引入共源共栅管之后能有足够的输出摆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简单的增加一个第二晶体管M2作为共源共栅管,在不增加功耗的情况下进一步提高环路增益,达到进一步减小输出电阻的目的。第四晶体管M4作为源跟随器引入,其目的在于将第三晶体管M3的栅极电压做电平移位,让第三晶体管M3的栅极电压不过低,以此保证在引入共源共栅管之后能有足够的输出电压摆幅。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FVF电路结构;
图2为本发明的增强型FVF电路结构;
图3为本发明的增强型FVF电路结构和传统FVF电路结构的输出阻抗仿真图对比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3186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