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动力装置、全回转舵桨及船舶有效
申请号: | 202210032501.2 | 申请日: | 2022-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131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6 |
发明(设计)人: | 周志勇;田帅;王付双;张新;俞臻;张翠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无锡东方长风船用推进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H21/17 | 分类号: | B63H21/17;B63H21/38;B63H23/10 |
代理公司: | 深圳紫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70 | 代理人: | 徐成泽 |
地址: | 201108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装置 回转 船舶 | ||
本申请提供一种动力装置、全回转舵桨及船舶,其中的动力装置包括动力单元、依次传动配合的至少两级传动单元以及第二输出轴,其中,所述动力单元具有第一输出轴;每级所述传动单元均包括有相啮合的主动轮和从动轮,并且,首级所述传动单元的主动轮抗扭转地设置于所述第一输出轴上,后一级所述传动单元的主动轮与前一级所述传动单元的从动轮相对应设置且抗扭转地连接;末级所述传动单元的从动轮抗扭转地与所述第二输出轴相连。所述动力装置具有至少两级传动单元,有助于增强传动单元长期运行的可靠性。并且,本申请的动力装置中还可以设置润滑冷却装置,以实现润滑和冷却的需求,有助于减少所需采用的水冷结构,从而减少整体系统的体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船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动力装置、全回转舵桨及船舶。
背景技术
全回转舵桨多用于拖轮、汽渡船、高端旅游船等操纵性要求较高的船舶,通常地,其由船用柴油机直接驱动,即在船用柴油机和全回转舵桨的直接驱动系统之间布置长轴传动系统和离合器系统以控制和驱动全回转舵桨360°旋转。该驱动结构的成本较高,并且长轴传动系统在船舶建造及维修安装时对中工序复杂、拆装费用高昂、且中间轴承座容易出现高温等故障。
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采用电力推进甚至纯电池动力系统的船舶发展异常迅速,采用电力驱动全回转舵桨时,在全回转舵桨附近就近安装驱动电机即可,有助于减少离合器结构、减少长轴传动系统、并降低轴系安装及对中工序难度。但现有的结构中,电力驱动的全回转舵桨仅具有一级减速比,其长期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较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动力装置、全回转舵桨及船舶,以提高运行可靠性。
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动力装置,用于驱动船舶的螺旋桨,所述动力装置包括动力单元、依次传动配合的至少两级传动单元以及第二输出轴,其中,所述动力单元具有第一输出轴;每级所述传动单元均包括有相啮合的主动轮和从动轮,并且,首级所述传动单元的主动轮抗扭转地设置于所述第一输出轴上,后一级所述传动单元的主动轮与前一级所述传动单元的从动轮相对应设置且抗扭转地连接;末级所述传动单元的从动轮抗扭转地与所述第二输出轴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动力单元的数量为至少两个;首级所述传动单元的所述主动轮与所述动力单元一一对应设置,且所述动力单元的第一输出轴与首级所述传动单元中相对应的所述主动轮抗扭转地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首级所述传动单元中,所述从动轮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从动轮和至少两个所述主动轮选择性地相啮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两级所述传动单元的级数为两级,所述第一输出轴的数量为4个;首级所述传动单元中,所述主动轮的数量为4个,所述从动轮的数量为2个,且其中每个从动轮上分别啮合有两个所述主动轮;末级所述传动单元中,所述主动轮的数量为2个,所述从动轮的数量为1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动力装置还包括承载壳和润滑冷却装置,所述传动单元配合设置在所述承载壳内,所述承载壳的底部形成有一漏斗部;所述润滑冷却装置具有供油管路和出油管路,所述供油管路连接至所述承载壳内,所述出油管路连接至所述漏斗部的底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输出轴通过第一轴承组件可转动地配合在所述承载壳上,并且所述第一输出轴和首级所述传动单元的主动轮内设有相连通的第一油道,所述第一油道具有位于所述第一输出轴底端的第一进油口,以及连通至所述第一轴承组件的第一出油口,所述第一进油口连通至所述供油管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前一级所述传动单元的所述从动轮和后一级所述传动单元中相对应的所述主动轮均连接至一传动轴以实现抗扭转地连接,所述传动轴通过第二轴承组件可转动地配合在所述承载壳上,所述传动轴内设有第二油道且顶部形成有径向的第一分油槽,所述第二油道与所述第一分油槽相连通,并且所述第二油道具有位于所述传动轴底端的第二进油口以及第二出油口,所述供油管路连通至所述第二进油口,所述第一分油槽与所述第二出油口均连通至所述第二轴承组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无锡东方长风船用推进器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无锡东方长风船用推进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3250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组合式自动投料炒菜机
- 下一篇:一种隔音换气装置及电子雾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