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铁间隙安全防范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210032920.6 | 申请日: | 2022-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614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铁信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K13/04 | 分类号: | B61K13/04;B61B1/02;G01S17/04 |
代理公司: | 芜湖宸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208 | 代理人: | 李俊建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岑村沙***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铁 间隙 安全 防范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铁间隙安全防范系统,涉及轨道交通安全技术领域,包括间隙探测模块、告警监测模块以及人员调度模块;当屏蔽门安全回路断开再闭合时触发间隙探测模块开机运行,间隙探测模块用于对地铁车辆与屏蔽门的间隙进行实时监测,当发现间隙内有障碍物滞留时,生成告警信息并断开屏蔽门安全回路避免列车启动;告警监测模块用于对间隙探测模块生成的告警信息进行监测,根据告警系数判断是否需要调度人员进行上下车引导;人员调度模块用于分配调度人员进行站内上下车引导,并将根据调度系数大小生成的屏蔽门调度表发送至调度人员的手机终端上,以提醒调度人员重点关注,提高上下车引导效率,减少夹人夹物事故,提高地铁交通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安全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地铁间隙安全防范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的需要变得越来越大,而地铁作为一种地下轨道交通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由于地铁的方便快捷,导致地铁站人流量通常较大,因此也带来了一些不安全的因素。
例如,在地铁列车运行中,在每个站点上下乘客时,由于地铁列车门与站台屏蔽门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因此容易出现乘客踩空或者物品掉落的问题,特别是在上下车人数较多时,如果不能及时对夹人夹物事故进行处理,则容易导致人员伤害或者物品损坏,同时考虑到地铁列车的运行间隔时间较短,调度策略本身也比较复杂,因此如果不能及时的掌握间隙夹人夹物情况并及时进行解决,还会影响列车的正常运行,给整个交通系统的调度带来较大的麻烦;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地铁间隙安全防范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地铁间隙安全防范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一种地铁间隙安全防范系统,包括红外传感器、间隙探测模块、第三方接口、告警监测模块以及人员调度模块;
所述红外传感器设置于屏蔽门上,用于基于屏蔽门安全回路断开再闭合生成感应信号,并将感应信号传输至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接收到感应信号后控制间隙探测模块开机运行;
所述间隙探测模块用于对地铁车辆与屏蔽门的间隙进行实时监测,当发现间隙内有障碍物滞留时,生成告警信息并将告警信息上送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将告警信息发送至终端显示盘,并断开屏蔽门安全回路避免列车启动;
所述告警监测模块用于对间隙探测模块生成的告警信息进行监测,根据告警系数GJ判断是否需要调度人员进行上下车引导;
所述人员调度模块用于分配调度人员进行站内上下车引导,并将根据调度系数ZD大小生成的屏蔽门调度表发送至调度人员的手机终端上,以提醒调度人员重点关注。
进一步地,所述告警监测模块的具体监测步骤为:
当监测到告警信息时,自动倒计时,倒计时为T2,T2为预设值;所述告警信息包括告警时间以及屏蔽门编号,其中每扇屏蔽门均有唯一的编号;
统计倒计时阶段告警信息的出现次数为C1,将相邻告警信息的告警时间进行时间差计算得到告警间隔GTi;统计GTi小于间隔阈值的次数为C2;
当GTi小于间隔阈值时,获取GTi与间隔阈值的差值并求和得到差隔总值CT,统计倒计时阶段的持续时长为Tc,利用公式CX=(C2×b1+CT×b2)/(Tc×b3)计算得到差隔系数CX,其中b1、b2、b3为系数因子;
利用公式GJ=C1×b4+CX×b5计算得到告警系数GJ,其中b4、b5为系数因子;若GJ大于告警阈值,则生成调度信号;所述告警监测模块用于将调度信号发送至人员调度模块。
进一步地,在倒计时阶段继续对告警信息进行监测,若监测到新的告警信息,则倒计时自动归为原值,重新按照T2进行倒计时,否则,倒计时归零,停止计时。
进一步地,所述人员调度模块的具体调度过程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铁信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铁信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3292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