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伏光热一体化组件及供生活热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210034435.2 | 申请日: | 2022-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994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5 |
发明(设计)人: | 虞效益;饶大千;胡长兴;李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H02S40/44 | 分类号: | H02S40/44;F24S10/30;F24S20/40;F24S50/40 |
代理公司: | 北京惟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6074 | 代理人: | 赵星 |
地址: | 315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热 一体化 组件 生活热水 系统 | ||
1.一种光伏光热一体化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集热板(12):所述集热板上表面设置光伏组件;
流道区:所述流道区上表面设置所述集热板(12),所述流道区包括一主干管(132)和若干支管(133);一所述主干管与若干所述支管的一端互相垂直,呈“干”字型,所述主干管的两侧分别与若干所述支管互相导通,所述主干管的一端为流道区入口(131),若干所述支管的另一端为流道区出口(135),即所述流道区有一个入口和若干个出口;
出流区:所述出流区位于所述流道区的下方和四周,所述出流区包括背板(141)、保温承台(142)、边框和出口管道(144);所述背板上表面设置所述保温承台,所述保温承台外周设置所述边框,所述背板上表面与所述集热板下表面之间的距离和所述边框高度相同,所述边框包括第一边框(143-1)、第二边框(143-2)、第三边框(143-3)和第四边框(143-4),所述第二边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边框和所述第三边框连接,所述第四边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边框和所述第三边框连接,所述第一边框的内壁与所述保温承台的一端相抵,所述第二边框、所述第三边框和所述第四边框与所述保温承台之间形成一10-15mm空隙(145),所述第三边框外侧设置所述出口管道,所述出口管道与所述空隙相互导通,所述边框的高度与所述保温承台和所述流道区的高度之和相同;所述保温承台位于所述流道区的下方;所述流道区入口位于所述第一边框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光热一体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管(133)的行数应与光伏组件阵列(113)的行数相同,确保每根支管都能覆盖到光伏组件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光热一体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管(133)截面积沿垂直于所述主干管(132)方向逐渐减小,坡度为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光热一体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管(133)之间存在间隙,所述间隙可填充高导热固体块(136),如膨胀石墨、导热硅胶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光热一体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区出口(135)与所述保温承台(142)的两端保持平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光热一体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组件、所述集热板(12)、所述流道区和所述出流区通过外边框(15)包裹并通过紧固螺栓(16)固定。
7.一种供生活热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6中任一所述光伏光热一体化组件(1)、保温水箱(2)、蓄水箱(3)、循环泵(4)、辅助热源(5)和控制模块;
所述保温水箱(2)的顶部与城市给水管网连接,所述保温水箱的底部与用户端连接,所述保温水箱的一侧与所述辅助热源(5)通过管道连接,所述保温水箱内部设置换热盘管(21);所述光伏光热一体化组件(1)的出口管道(144)与所述换热盘管的入口通过管道连接,所述换热盘管的出口与所述蓄水箱的入口通过管道连接,所述蓄水箱的出口与所述循环泵通过管道连接,所述循环泵与所述光伏光热一体化组件的流道区入口(131)通过管道连接,使得冷却流体在本系统中构成循环;
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控制器(61)、电动阀(62)、若干温度测点以及若干液位传感器(64);所述保温水箱(2)与城市给水管网之间设置所述电动阀,所述光伏光热一体化组件(1)中光伏组件表面设置第一温度测点(63-1),所述光伏光热一体化组件中流道区入口(131)设置第二温度测点(63-2),所述光伏光热一体化组件中出口管道(144)设置第三温度测点(63-3),所述保温水箱与用户端之间设置第四温度测点(63-4);所述保温水箱中1/3液位处设置第一液位传感器(64-1),所述保温水箱中满液位处设置第二液位传感器(64-2);所述辅助热源、所述电动阀、所述第一温度测点、所述第二温度测点、所述第三温度测点、所述第四温度测点、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和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通过电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未经浙大宁波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3443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辆安全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次性使用灭活病毒采样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