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障碍退化耕地促生增效的生物有机肥及其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45898.9 | 申请日: | 2022-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911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7 |
发明(设计)人: | 宁松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5G3/80 | 分类号: | C05G3/80;C05F17/20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王丹 |
地址: | 710048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障碍 退化 耕地 增效 生物 有机肥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障碍退化耕地促生增效的生物有机肥,由以下原料组成:棉粕、秸秆粉、富里酸钾、脲铵氮肥、褐腐酸钾、磷酸铵镁、聚磷酸铵、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硅酸三钙、硝酸磷钾肥、豆粕、纳米改性炭、葡萄糖、氨基酸、蛋白胨、槐糖脂、枯草芽孢杆菌、芽孢杆菌、放线菌、固氮菌、三聚磷酸钠。本发明利用微生物发酵并与有机原料和无机物质联合,充分激发植物‑土壤‑微生物系统的互作促生机制,通过增强微生物优势菌群活化土壤养分、增加土壤容量,具有提高作物抗逆性、促进作物生长,修复障碍退化耕地并提高退化耕地产能的效果。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障碍退化耕地促生增效的生物有机肥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土地修复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障碍退化耕地促生增效的生物有机肥,本发明还涉及上述障碍退化耕地促生增效的生物有机肥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障碍退化耕地是重要的耕地资源,中国北方地区常见的障碍退化耕地类型有:荒漠化、有机质下降及耕层变浅等。生产实践中,为达到明显的增产效果,农民往往只重视障碍退化耕地的无机养分投入,长期忽视施用有机肥类养分,导致作物根系生长受阻、有机质匮乏、根际过程减弱、根际微生态环境不断恶化,造成障碍退化耕地的增产潜力未得到充分挖掘,因此亟待修复提升障碍退化耕地的生产力。障碍退化耕地修复包括土壤结构改良、作物促生及养分高效利用等因素,涉及从土壤到植物、从地上到地下,从微观(微生物)到宏观(农业生产)多界面互馈的系统过程。
总体来看:现有的障碍退化耕地修复方法较为单一,缺乏功能微生物的抗生性和抗逆性,无法满足当前障碍退化耕地有机质提升、作物增产及养分活化的综合性需求。利用微生物发酵并与有机原料和无机物质联合制取障碍退化耕地促生增效的生物有机肥,充分激发植物-土壤-微生物系统的互作促生机制,通过增强微生物优势菌群活化土壤养分、增加土壤容量,提高作物抗逆性、促进作物生长,进而修复障碍退化耕地并提高耕地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障碍退化耕地促生增效的生物有机肥,能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促进植物根系及植株的生长、增加水肥效率。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障碍退化耕地促生增效的生物有机肥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障碍退化耕地促生增效的生物有机肥,按照重量份由以下原料组成:棉粕15-30份、秸秆粉10-20份、富里酸钾5-10份、脲铵氮肥10-15份、褐腐酸钾6-10份、磷酸铵镁4-8份、聚磷酸铵5-10份、羟丙基甲基纤维素10-20份、硅酸三钙5-10份、硝酸磷钾肥 10-15份、豆粕20-25份、纳米改性炭25-30份、葡萄糖10-20份、氨基酸6-10份、蛋白胨4-8份、槐糖脂1-5份、枯草芽孢杆菌5-10份、芽孢杆菌 5-10份、放线菌4-8份、固氮菌5-10份、三聚磷酸钠10-15份。
优选地,芽孢杆菌菌种的有效活菌数不小于200亿/g。
本发明采用的另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障碍退化耕地促生增效的生物有机肥的制造方法,具体按照如下步骤实施:
步骤1,按照重量份依次称取以下原料:棉粕15-30份、秸秆粉10-20 份、富里酸钾5-10份、脲铵氮肥10-15份、褐腐酸钾6-10份、磷酸铵镁4-8 份、聚磷酸铵5-10份、羟丙基甲基纤维素10-20份、硅酸三钙5-10份、硝酸磷钾肥10-15份、豆粕20-25份、纳米改性炭25-30份、葡萄糖10-20份、氨基酸6-10份、蛋白胨4-8份、槐糖脂1-5份、枯草芽孢杆菌5-10份、芽孢杆菌5-10份、放线菌4-8份、固氮菌5-10份、三聚磷酸钠10-15份;
步骤2,将步骤1称取的富里酸钾、脲铵氮肥、褐腐酸钾、磷酸铵镁、聚磷酸铵、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硅酸三钙、硝酸磷钾肥、豆粕、纳米改性炭进行粉碎,利用机器搅拌2-5小时后,经干燥灭菌后造粒形成半成品;
步骤3,将步骤1称取的棉粕、秸秆粉、豆粕粉碎混合后并与纳米改性炭进行混匀堆肥,然后与步骤2形成的半成品进行充分混匀,形成备用物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理工大学,未经西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4589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