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分离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47016.2 | 申请日: | 2022-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491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5 |
发明(设计)人: | 唐元超;靳祖孟;郭祥飞;张阴坡;王爱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朝阳轴承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40 | 分类号: | C02F1/40;C02F1/00 |
代理公司: | 德州市天科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0 | 代理人: | 房成星 |
地址: | 2532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离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分离装置,其包括冷凝器、进水口、进气口、吹风机、分离浮板和抽油管,所述分离浮板包括过滤件、坡度油水隔离板和储油区,所述抽油管安装在所述储油区上。其中,从所述进气口进入的混合气体向上流向所述冷凝器并被冷凝成混合液,所述混合液与从所述进水口进入的污水一起向下落至所述分离浮板,经所述分离浮板的过滤件过滤后落入所述分离装置下部的储水箱里,所述储水箱里的水可自靠近底壁处的排水口排出所述分离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离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分离油、水和灰屑的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船舶机舱中存在着大量的机械设备,如主机系统 、汽轮机、水泵等设备,需要应用机油对机械设备进行润滑、冷却和调速。在高温环境和高速旋转工况下,机油会释放出大量的油气,在船舶狭小的机舱内会不断积累,进而严重影响机舱中各类设备的安全运行和船员的身体健康。因此,需要相应的油气净化装置对机舱空气中的油气进行有效净化。
传统的油气净化器主要运用过滤吸附、冷凝后分离或者相组合的原理进行油气净化,但是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弊端,如过滤吸附需要定时更换过滤滤芯,使用寿命有限,维护成本高,冷凝后分离的净化效率低,可能会有少量的油气和细小油滴残留,多级冷凝会使得设备结构复杂,尺寸较大。而船舶机舱具有油气浓度高、维护间隔时间长、空间有限等特点,因此传统的油气净化器很难适用于船舶机舱的油气净化。
MARPOL73/78 公约附则I第9条规定:对于400总吨及以上得非油船与 150总吨及以上得油船机器处所的舱底(不包括货油泵舱得舱底)的排放(但不得混有货油得残油),未经稀释得排出物含油量不超过15ppm;第16条规定∶凡400总吨及以上但小于10000总吨得任何船舶,应装有经主管机关批准得滤油设备,且应保证通过该滤油设备排放入海得含油混合物得含油量不超过 15ppm;第 4条规定:船舶及其设备得状况应加以维护,使其能符合本公约得各项规定,从而保证该船在各方面保持适合出海航行而不致对海洋环境产生不当得危害威胁。
因此进一步地,船舶中除了油气之外,也需要对船舶上各种设备排出的污水进行分离净化。通常这样的污水同时会包含机油、润滑油、水、金属或其它物质的颗粒形成的灰屑等组分,因此能够分离油、水、灰的分离装置也是必须要使用的。
除了船舶应用环境需要使用油、水、灰分离装置外,目前许多加工生产企业都会应用到磨加工设备,磨加工设备在运行工作时,由设备的特性决定了,加工过程中会持续产生油气水灰混合物。依环保规定,油气水灰混合物不能直接进行污水排放,会造成环境污染。另一方面,这样的混合物在经过分离后具有不同价值,油可经过沉淀过滤后二次利用,气的集中收集可净化工人操作环境,水分离后进行污水处理,灰屑可经过专业设备提炼金属物质。故而也需要使用能对油气水灰混合物进行分离的设备或装置。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和技术需求,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离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船舶油气和污水净化问题,主要是针对机舱内污水和油气进行初步分离的工作。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分离装置,其包括待分离混合物入口、分离组件、吹风组件、抽吸组件和储蓄部分,所述待分离混合物至少包括第一组分、第二组分和第三组分,所述第一组分密度小于所述第二组分和所述第三组分,所述分离组件包括过滤件、分离区和储蓄区,所述抽吸组件连接到所述储蓄区;待分离混合物自所述分离混合物入口进入所述分离装置,所述分离组件的所述过滤件将所述第一组分从所述待分离混合物中分离出来,经过所述分离组件的待分离混合物进入所述储蓄部分,所述第三组分从所述经过所述分离组件的待分离混合物中下沉至所述储蓄部分的底壁上;所述吹风组件将所述第一组分从所述过滤件经由所述分离组件的所述分离区吹至所述储蓄区,所述抽吸组件将所述第一组分从所述储蓄区抽出所述分离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分离组件为分离浮板,其浮置于进入所述分离装置的所述储蓄部分的所述待分离混合物表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朝阳轴承有限公司,未经山东朝阳轴承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4701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