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集成热固性透明树脂的防弹玻璃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47499.6 | 申请日: | 2022-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475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5 |
发明(设计)人: | 姜献峰;董星涛;周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绍兴市戎马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17/00 | 分类号: | B32B17/00;B32B17/10;B32B27/40;B32B27/36;B32B27/08;B32B7/12;F41H5/04 |
代理公司: | 绍兴普华联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74 | 代理人: | 桑杨 |
地址: | 312000 浙江省绍兴市越城***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集成 热固性 透明 树脂 防弹玻璃 | ||
本发明公开一种集成热固性透明树脂的防弹玻璃,其特征在于:包括防弹玻璃主体,防弹玻璃主体主要包括外侧的迎弹面层、内侧的背弹面层、位于迎弹面层和背弹面层之间的中间层,迎弹面层包括迎弹面层钢化玻璃与位于迎弹面层钢化玻璃内侧的迎弹面层热固性透明树脂板,中间层包括中间层钢化玻璃与位于中间层钢化玻璃内侧的中间层热固性透明树脂板,背弹面层包括背弹面层钢化玻璃与位于背弹面层钢化玻璃内侧的热塑性透明树脂板。本发明能够有效解决防弹玻璃迎接枪弹侵入时,瞬时大能量输入引起防弹玻璃局部温升过大导致树脂板过热软化,致使钢化玻璃鼓包变形脆性断裂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弹玻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集成热固性透明树脂的防弹玻璃。
背景技术
防弹玻璃是由多层玻璃通过粘接剂复合而成或和优质工程塑料经特殊加工得到的一种复合型材料,它通常是透明的材料,通常包括聚碳酸酯纤维层夹在普通钢化玻璃层之中,它具有普通玻璃的外观和传送光的行为,对枪弹的侵入能提供一定的防护作用。
现在的防弹玻璃是由多层玻璃通过粘接剂复合粘接制成,通过调整玻璃厚度与层数,可达到不同的防弹效果,但是作为粘接剂的树脂以及采用的优质工程塑料通常为热塑性材料,在防弹玻璃承受枪弹击打时瞬间大能量输入产生的高热导致热塑性塑料软化鼓包变形,易导致玻璃的脆性破裂,影响防弹玻璃防侵入能力,需要提供一种可抵抗防弹玻璃/板材热致软化变形现象,以满足车辆玻璃的防弹市场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集成热固性透明树脂的防弹玻璃。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集成热固性透明树脂的防弹玻璃,包括防弹玻璃主体,防弹玻璃主体主要包括外侧的迎弹面层、内侧的背弹面层、位于迎弹面层和背弹面层之间的中间层,迎弹面层包括迎弹面层钢化玻璃与位于迎弹面层钢化玻璃内侧的迎弹面层热固性透明树脂板,中间层包括中间层钢化玻璃与位于中间层钢化玻璃内侧的中间层热固性透明树脂板,背弹面层包括背弹面层钢化玻璃与位于背弹面层钢化玻璃内侧的热塑性透明树脂板。
作为优选,迎弹面层热固性透明树脂板、中间层热固性透明树脂板为丙烯酸类树脂板,其厚度不小于5毫米。
作为优选,热塑性透明树脂板为聚碳酸酯PC板,其厚度为4毫米。
作为优选,迎弹面层钢化玻璃通过PU胶膜一与迎弹面层热固性透明树脂板粘连在一起,中间层钢化玻璃通过PU胶膜三与中间层热固性透明树脂板粘连在一起,背弹面层钢化玻璃与热塑性透明树脂板之间则通过PU胶膜五粘连在一起。
作为优选,迎弹面层热固性透明树脂板通过PU胶膜二粘连在中间层钢化玻璃的外侧,背弹面层钢化玻璃通过PU胶膜四粘连在中间层热固性透明树脂板的内侧。
作为优选,背弹面层钢化玻璃的厚度大于中间层钢化玻璃的厚度,迎弹面层钢化玻璃的厚度大于背弹面层钢化玻璃的厚度。
作为优选,中间层热固性透明树脂板厚度大于迎弹面层热固性透明树脂板的厚度。
作为优选,PU胶膜一、PU胶膜二、PU胶膜四、PU胶膜五的厚度相等,均为PU胶膜三厚度的一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使用热固性透明树脂板、钢化玻璃和热塑性透明树脂板通过PU胶膜经高温高压复合制得,可以有效解决防弹玻璃迎接枪弹侵入时,瞬时大能量输入引起防弹玻璃局部温升过大导致树脂板过热软化,致使钢化玻璃鼓包变形脆性断裂,以及防弹玻璃连续性损坏的现象发生。防弹玻璃中集成热固性透明树脂,可达到对侵入的枪弹起留置作用,加强防弹玻璃的抗侵入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剖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绍兴市戎马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绍兴市戎马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4749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