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车载激光雷达点云数据的单立木三维信息提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47536.3 | 申请日: | 2022-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872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2 |
发明(设计)人: | 王妮;陈泰生;朱锦富;黄翠婷;刘玉婵 | 申请(专利权)人: | 滁州学院 |
主分类号: | G06T7/11 | 分类号: | G06T7/11;G06T7/136;G06V10/762;G06V10/74;G06K9/62;G06T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901 | 代理人: | 陈巍 |
地址: | 239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车载 激光雷达 数据 立木 三维 信息 提取 方法 | ||
1.基于车载激光雷达点云数据的单立木三维信息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预设高程区间内的树干点云数据;
采用欧式聚类分割算法,对所述树干点云数据进行分割;
对分割后的树干点云数据进行多层映射,再利用RANSAC对映射后的树干点云数据进行拟合,并对拟合的结果计算平均值,获得树干胸径;
采用局部最大值搜索法,对所述分割后的树干点云数据进行树顶点提取,获得树高;
以所述树干胸径和所述树高作为所述单立木的三维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车载激光雷达点云数据的单立木三维信息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树干点云数据的过程包括:根据树木的长势特性,采用高程滤波算法,获取树干点云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车载激光雷达点云数据的单立木三维信息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欧式聚类分割算法,对所述树干点云数据进行分割的过程包括:
设定树干之间的距离阈值和树干点云数据的数量阈值;
将所述树干点云数据中点与点之间距离小于所述树干之间的距离阈值的点聚类到一起,生成一个数据集;
若所述数据集的点数量在所述树干点云数据的数量阈值内,则保留,生成一个树干点云数据;
若所述数据集的点数量不在所述树干点云数据的数量阈值内,则舍弃;
直至循环遍历所述树干点云数据的所有点,完成树干的点云数据聚类,实现所述树干点云数据的分割。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车载激光雷达点云数据的单立木三维信息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树干点云数据中点与点之间距离计算公式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车载激光雷达点云数据的单立木三维信息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分割后的树干点云数据进行多层映射的过程包括:将分割后的树干点云数据分成若干段,并分别投影到二维平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车载激光雷达点云数据的单立木三维信息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RANSAC对映射后的树干点云数据进行拟合,并对拟合的结果计算平均值,获得树干胸径的过程包括:
步骤一:随机抽取若干个投影到二维平面上的点,并对抽取的点进行RANSAC圆的拟合;
步骤二:计算投影到二维平面上的剩余点分别到RANSAC圆的距离,若所述距离小于预设的距离阈值,则所述剩余点归为拟合点;
步骤三:重复步骤一~步骤二,达到预设的迭代次数,生成拟合点最多的拟合模型,所述拟合模型为最优模型;
步骤四:利用所述最优模型计算胸径拟合参数,并对所述拟合参数取平均值,获得树干胸径。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车载激光雷达点云数据的单立木三维信息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局部最大值搜索法,对所述分割后的树干点云数据进行树顶点提取前,还包括:
以树干的几何中心向上延伸建立中轴线,获得单木的空间位置,以所述空间位置作为局部最大值搜索的中心,对所述分割后的树干点云数据进行树顶点提取。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车载激光雷达点云数据的单立木三维信息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分割后的树干点云数据进行树顶点提取的过程包括:
在预设半径阈值的搜索窗口中随机选定一点记为最大值点;
依次比较所述最大值点与剩余点的高程值大小,当某一点的高程值比所述的最大值点大时,则替代所述最大值点成为新的最大值点;
遍历比较所有点,最后的最大值点即为极大值点,其值为最大值;以所述最后的最大值点作为所述分割后的树干点云数据的树顶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滁州学院,未经滁州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47536.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