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奶绵羊新品种的培育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048523.8 | 申请日: | 2022-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915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1 |
发明(设计)人: | 张磊;宋宇轩;刘晓瑞;张希云;安小鹏;马忠明;周勇;郭磊;詹建华;赵鹏善;朱万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67/02 | 分类号: | A01K67/02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卓易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777 | 代理人: | 张静 |
地址: | 712100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绵羊 新品种 培育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奶绵羊新品种的培育方法,以湖羊为母本,以东佛里生羊为父本,进行杂交生产得到东湖一代羊群;然后用东湖一代羊群中的母羊再与东佛里生公羊进行级进杂交,得到东湖二代羊群;然后再用东湖二代羊群中的母羊与阿瓦西公羊进行交配,得到东湖阿三代羊群,选择东湖阿三代羊群中的优秀母羊和公羊进行横交固定、群选群育和选育提高,最终得到奶绵羊新品种。本发明培育的奶绵羊新品种,生长发育速度快,抗病能力强,产奶量和蛋白质脂肪含量高,一个泌乳周期产奶量320千克以上,蛋白质含量5.7%~6.3%,脂肪含量6%~6.7%。母羊产羔率230%以上,成年公羊体重60~85千克,成年母羊体重40~55千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动物育种领域,确切讲本发明涉及一种奶绵羊新品种的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奶绵羊是最早为人类提供乳类营养的动物之一,人类利用绵羊奶作为食品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由于奶绵羊作为乳用家畜的产奶效率不如奶牛,因此奶牛产业发展后来居上,饲养量不断增大,牛奶变为人们餐桌上最普遍的乳类食品。这对奶绵羊产业的发展形成了客观上的阻碍,使奶绵羊的育种进度受到一定的限制。但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人们对羊奶营养价值的重新认知,使得优质特色的绵羊奶及其奶制品逐渐被人们所青睐,绵羊奶及其奶制品的消费逐年上升。尤其是我国近年来绵羊奶的消费呈快速上升态势,但大多依赖进口,尚没有形成自己的奶绵羊产业。
绵羊奶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极高,分别在5%~7%和6%~8%之间,而乳糖含量仅在4%~5%之间。绵羊奶制作奶酪时产率很高,可达18%。同时制作的奶酪风味独特,营养价值极高。绵羊奶是奶酪师眼中最佳的奶酪制作原料奶。世界上很多知名的奶酪品牌,如罗克福尔蓝霉奶酪(Roquefort)、硬质匹克利诺罗曼诺(Hard Pecorino Romano)、软质匹克力诺沙多(Softer PecorinoSardo)可溶曼彻格(Melting Manchego)、嫩奥索依拉蒂(Tender Ossau-Iraty)以及咸菲塔(Salty Feta)等知名奶酪品都是由绵羊奶制作而成。由于绵羊奶的脂肪含量是山羊奶和牛奶的2倍多,因此全球的羊奶黄油基本是由绵羊奶生产的。2018年全世界绵羊奶酪总产量达72.6万吨,绵羊奶黄油生产量达6.61万吨。我国没有自己的奶绵羊品种,绵羊奶的生产数量有限,用绵羊奶生产奶酪国内市场还没有。
绵羊奶来源于奶绵羊,奶绵羊产业是奶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奶业中的小众特色产业。全球奶绵羊产业主要集中在地中海地区、中东地区和非洲部分国家。2019年全球奶绵羊数量为2.5亿只,绵羊奶产量总计为1058.79万吨,占总奶类产量的1.15%。全球的奶绵羊种质资源主要有东佛里生、拉考恩、阿瓦西等品种。我国没有自己的专门化奶绵羊品种,主要是从本地绵羊品种中进行引入杂交选育,为了加快我国的奶绵羊产业发展,培育自己的专门化奶绵羊品种,提高我国本地绵羊品种一个泌乳周期的产奶量和蛋白质、脂肪含量。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奶绵羊新品种的培育方法,旨在缩短奶绵羊育种周期,快速提高我国本地绵羊品种一个泌乳周期的产奶量和蛋白质、脂肪含量,着力解决我国奶绵羊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绵羊奶制品完全依赖进口的“卡脖子”问题,实现我国自主培育的奶绵羊品种数量和质量的较大提升,从而为乡村振兴、供给侧结构改革、消费升级贡献自己的力量。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奶绵羊新品种的培育方法,该方法培育的奶绵羊新品种,全身被毛白色,生长发育速度快,抗病能力强,产奶量和蛋白质脂肪含量高,一个泌乳周期产奶量320千克以上,蛋白质含量5.7%~6.3%,脂肪含量6%~6.7%。母羊产羔率230%以上,成年公羊体重60~85千克,成年母羊体重40~55千克。与湖羊一个泌乳周期产奶量60~200千克相比,有显著性提升,同时绵羊奶中蛋白质和脂肪含量都有提高,适合做高档的奶酪产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未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4852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