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210052766.9 | 申请日: | 2022-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461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7 |
发明(设计)人: | 汪小冬;叶朝阳;卢根娣;王琛;吴美凤;刘慧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K36/888 | 分类号: | A61K36/888;A61K9/00;A61P13/12;A61K33/14 |
代理公司: | 上海卓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2 | 代理人: | 周春洪 |
地址: | 20002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慢性 肾脏病 中药 组合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中药组合物,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赤芍5‑15份、川牛膝5‑15份、川芎5‑15份、独活5‑15份、桂枝5‑15份、红花5‑15份、千牛建5‑15份、羌活5‑15份、秦艽5‑15份、青风藤5‑15份、苏木5‑15份、威灵仙5‑15份、麸炒苍术5‑15份、制川乌5‑15份、三七粉5‑7份、肉桂4‑6份、大青盐450‑550份。本发明还提供了中药组合物的用途以及中药封包。由于采用外敷渗透治疗无创伤、副作用少、且使用方法简单,因此患者的依从性很高。对本发明的中药封包的使用,可达到对慢性肾脏疾病患者进行常态化的外敷渗透治疗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关于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s,CKD)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并呈上升趋势,全球CKD患病率8%~16%。2012年我国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CKD患病率为10.8%,患者总数约为1.19亿,至2017年患者人数上升至1.32亿。中医认为久病必瘀,西医亦认为血淤是慢性肾衰发生与发展的病理基础,血淤贯穿于慢性肾衰发生与发展的全过程。流行病学研究表明91.19%的慢性肾脏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血瘀。现代医学表明,血瘀状态常为机体整体水平上宏观结构和功能变化的某种局部的、具体的形态学改变,认为与血液成分、血流状态、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异常等病理变化密切相关。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血液粘稠度度增高,血脂增高,可使血流变慢,继发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活性降低,易产生微血管堵塞,微循环障碍,继而加重肾功能衰竭,而这些病理都是典型的中医淤血阻络之征。慢性肾功能衰竭病程绵延,病位广泛,其中脾肾衰败、水湿浊毒储留是其主要病机,因虚、湿、毒皆可致痪,可见肾络血瘀阻滞也是慢性肾衰过程中的重要病机之一。
许多反映血液流变学、血液成分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等方面异常实验指标的研究证实了慢性肾衰“瘀”的存在。因而,血瘀存在于慢性肾衰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中,尽管早期在症、舌、脉上可能没明显的“瘀”证表现,但已有瘀证倾向,至少在肾络局部已成血瘀,即所谓“瘀”在肾。故中、西医均主张早期进行活血化瘀治疗,以提高疗效,延缓慢性肾衰病情的进展。目前,常见的腰带主要是通过穿着的束紧和加热源起到局部保温的作用,达不到对慢性肾脏疾病辅助治疗保健的功效。面对大部分为不可逆性的肾病,西医缺乏可以根治的方法与技术,其关键在于很好地控制原发病和及时常态化干预慢性肾脏疾病病情发展。如何更好地发挥特色的辨证中药方在治疗慢性肾脏疾病的功效,将其转化成一种可以常态化干预慢性肾脏疾病治疗和保健的技术成为一种需要。专利文献CN103656077A,公开了一种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中药复方组合物,它是由下列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黄芪30至60份、六月雪30至60份、当归10至20份、虎杖15至30份、土茯苓30至60份、牛膝10至20份、石韦20至40份、熟大黄6至12份、积雪草30至60份、制黄精10至40份、黄蜀葵花30至60份。而目前关于用于外敷治疗的一种活血化瘀、祛风除湿、温经通络的中药组合物还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中药组合物的用途。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中药封包。
为实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中药组合物,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赤芍5-15份、川牛膝5-15份、川芎5-15份、独活5-15份、桂枝5-15份、红花5-15份、千牛建5-15份、羌活5-15份、秦艽5-15份、青风藤5-15份、苏木5-15份、威灵仙5-15份、麸炒苍术5-15份、制川乌5-15份、三七粉5-7份、肉桂4-6份、大青盐450-550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未经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5276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