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视穿刺冷冻消融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53443.1 | 申请日: | 2022-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692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史军;张宝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蓝线铂立生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A61B18/02;A61B90/00;A61B90/3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柴云峰 |
地址: | 215124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郭***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视 穿刺 冷冻 消融 系统 | ||
一种可视穿刺冷冻消融系统,包括冷冻介质供应装置,与所述冷冻介质供应装置连接的功能体,和成像照明装置,所述功能体具有组织的穿刺、冷冻消融功能,所述成像照明装置在功能体进行组织的穿刺和治疗过程中进行照明和成像并将所成图像或视频信号实时传导回外接的显示系统以辅助穿刺和冷冻消融,其中所述成像照明装置部分或全部位于所述功能体内,其中所述功能体内部还包括注物腔,所述注物腔是对组织开放的。与现有技术相比,所述可视穿刺冷冻消融系统使得在穿刺、诊断、治疗过程中,全程实现可视,且以最短的时间,最小的创伤,精准完成治疗的目的,减少患者痛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可视穿刺冷冻消融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微创手术中,使用传统冷冻消融针基本的手术过程如下:冷冻消融针在超声或X射线引导下将针体插入人体,然后输入低温介质进行治疗。上述过程中,在用穿刺针进行穿刺时,通常会利用超声探头、X光等辅助引导在间接影像下进行。然而,由于间接影像观察特点,操作者难以一次性精确地穿刺到目标位置。因此,有可能需要进行多次穿刺,从而使得创伤加大、恢复期延迟,甚至可能带来感染。另外,传统冷冻消融针由于不具备可视功能无法直视穿刺路径,常造成组织或血管损伤,给患者带来痛苦。同时更无法实现治疗过程的实时监测和治疗情况评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视穿刺冷冻消融系统,使得在穿刺、诊断、治疗过程中,全程实现可视,且以最短的时间,最小的创伤,完成治疗的目的,减少患者痛苦。
具体而言,通过如下实施方案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
1.一种可视穿刺冷冻消融系统,包括冷冻介质供应装置,与所述冷冻介质供应装置连接的功能体,和成像照明装置,所述功能体具有组织的穿刺、冷冻消融功能,所述成像照明装置在功能体进行组织的穿刺和治疗过程中进行照明和成像并将所成图像或视频信号实时传导回外接的显示系统以辅助穿刺和冷冻消融,其中所述成像照明装置部分或全部位于所述功能体内,其中所述功能体内部还包括注物腔,所述注物腔是对组织开放的。
2.实施方案1所述的可视穿刺冷冻消融系统,其中所述功能体内部还包括冷冻介质出入通道,所述冷冻介质出入通道是内循环封闭的。
3.实施方案1-2任一项所述的可视穿刺冷冻消融系统,其中所述功能体包括穿刺针、位于穿刺针远端的针头和与所述针头相连的针管,所述成像照明装置设置在所述针管中。
4.实施方案3所述的可视穿刺冷冻消融系统,其中所述成像照明装置的近针头端与所述注物腔并列或所述成像照明装置的近针头端包含于所述注物腔中,优选地,所述成像照明装置的近针头端包含于所述注物腔中。
5.实施方案4所述的可视穿刺冷冻消融系统,其中所述注物腔包括位于所述针管内部的注物通道,位于针头远端并处于针管内并与外部相通的注物口,和在针头近端开口的出物口,所述冷冻介质出入通道包括远离所述针头的一侧设置的冷冻介质注入口和冷冻介质回收口,以及沿所述穿刺针长度方向延伸的进出冷冻介质回路,且所述针管朝向所述针头的一侧至少部分为与所述进出冷冻介质回路相关联的温度传导部。
6.实施方案1-5任一项所述的可视穿刺冷冻消融系统,其中所述成像照明装置包括镜头和照明装置,优选地,所述镜头为光学镜头或电子镜头,优选地,所述照明装置部分或完全环绕所述镜头布置。
7.实施方案6所述的可视穿刺冷冻消融系统,其中所述镜头可根据观察需要纵向或横向调整位置。
8.实施方案6或7所述的可视穿刺冷冻消融系统,其中所述可视穿刺冷冻消融系统还具有照明光源,所述照明光源设置于针头端或远针头端,所述远针头端光源由光传导组件传输照明至针头端。
9.实施方案8所述的可视穿刺冷冻消融系统,其中所述功能体还具有设置在所述针管远离所述针头一侧的手柄,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手柄内,且所述光源与所述手柄为一体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蓝线铂立生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未经蓝线铂立生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5344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动力耦合装置用磨损监测的止推机构
- 下一篇:可视穿刺微波消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