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齿毂油孔贯通性自动测量机及其测量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054433.X | 申请日: | 2022-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862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5 |
发明(设计)人: | 孙超;李秀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万耐特自动化设备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3/00 | 分类号: | G01M13/00 |
代理公司: | 无锡华源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8 | 代理人: | 孙力坚 |
地址: | 214192 江苏省无锡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齿毂油孔 贯通 自动 测量 及其 测量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齿毂油孔贯通性自动测量机及其测量方法,包括底座,底座上安装有下支撑架,下支撑架顶部安装有中层板,中层板上安装有上支撑架,上支撑架顶面安装有上层板,构成三层的支承结构;位于中层板下方的底座上经升降机构安装有夹持定位机构,夹持定位机构顶端紧固齿毂,在升降机构动作下,齿毂向上依次穿过中层板、上层板;中层板上围绕着齿毂的周向安装有油孔检测组件一,上层板上围绕着齿毂的周向安装有油孔检测组件二;齿毂在上料至夹持定位机构,在自动夹紧固定、自动旋转定位后,依次由油孔检测组件一、油孔检测组件二进行周向上各个油孔的贯通性检测,从而实现了齿毂油孔的自动化测量,大大提升了测量效率和测量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变速箱齿毂油孔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齿毂油孔贯通性自动测量机及其测量方法。
背景技术
变速箱内齿毂上通常需要开设多个油孔,这些油孔孔口布置位置、轴向角度均不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变速箱内齿毂上的油孔进行检测,判断其是否贯通,是否达到生产要求。
现有技术中,齿毂上油孔的检测都是通过人工肉眼进行观察判断;现有的检测方式存在以下缺点:
1.人工检测效率太低,无法满足量产时的检测节拍;
2.孔系过多,人工方式检测存在严重的漏检问题;
3.人工检测无法对零件合格或不合格状态进行后续追踪;
4.人工检测对人员依赖性很大,人工劳动强度大。
发明内容
本申请针对上述现有生产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齿毂油孔贯通性自动测量机及其测量方法,实现了齿毂油孔贯通性的自动化测量,大大提升了测量效率和测量效果,降低了成本。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齿毂油孔贯通性自动测量机,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安装有下支撑架,下支撑架顶部安装有中层板,中层板上安装有上支撑架,上支撑架顶面安装有上层板,构成三层的支承结构;位于中层板下方的底座上经升降机构安装有夹持定位机构,夹持定位机构顶端紧固齿毂,在升降机构动作下,齿毂向上依次穿过中层板、上层板;所述中层板上围绕着齿毂的周向安装有油孔检测组件一,上层板上围绕着齿毂的周向安装有油孔检测组件二。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齿毂的内圈由夹持定位机构内撑夹持而相对固定,齿毂由夹持定位机构夹持后在水平内转动进行周向定位。
位于齿毂正上方间隔设置有相机组件,相机组件由龙门架支承安装于上层板的上方。
所述夹持定位机构的结构为:包括固装于升降机构上的支撑座,支撑座上安装有转动电机,转动电机输出端朝上并在端部通过齿轮传动组件衔接配装有下转筒,下转筒外壁面的上部穿过支撑座并相互间转动安装,下转筒顶部安装有上转筒,上转筒内安装有内撑组件,内撑组件将放置于上转筒顶部的齿毂内撑固定;所述下转筒底端安装有气动旋接头,内撑组件的连接线路、气路均通过下方的气动旋接头向外接出。
所述内撑组件的结构为:包括嵌装于上转筒内部上方的支撑筒,支撑筒内沿轴向滑动嵌装有锥形杆,位于锥形杆周向外部的支撑筒内侧上部安装有内撑件,内撑件顶部伸出支撑筒并设置为周向间隔的多瓣型结构;所述锥形杆在内撑气缸带动经外锥面周向施力于内撑件,使得内撑件的多瓣型结构周向外张将齿毂撑紧;所述支撑筒内部与锥形杆之间还安装有弹性件。
所述油孔检测组件一和油孔检测组件二均包括有沿着周向间隔布置的多组油孔检测组件,油孔检测组件通过移动的探针轴向伸入油孔进行检测;所述中层板上安装有增高架,油孔检测组件一中对应的油孔检测组件安装于增高架上;所述上层板上安装有层架,层架的上方和下方均布置有油孔检测组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万耐特自动化设备股份公司,未经无锡万耐特自动化设备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5443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机柜温度的获取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 下一篇:数据交换编解码方法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