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火板热压机用密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056905.5 | 申请日: | 2022-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793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10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波;柳军明;赵改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8L61/16 | 分类号: | C08L61/16;C08L27/18;C08K3/26;C08K7/14;C08K7/06;C08K3/30;C08K9/04;C08K3/34;C08J5/04;B29C43/00;B29C4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俞晓博 |
地址: | 730030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火板 热压 密封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密封材料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防火板热压机用密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防火板热压机用密封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聚醚醚酮粉料50‑70份;加工粘度调和粉料10‑30份;微纳增强材料10‑30份;润滑类材料2‑8份;相转移材料2‑5份。本申请的防火板热压机用密封材料具有加工成型性能、减摩耐磨性能和密封性能好,耐温耐压效果强,使用寿命长的优点;另外,本申请的制备方法具有工艺简单、可操作性强、加工综合成本低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密封材料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防火板热压机用密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防火板是表面装饰用耐火建材,有丰富的表面色彩、纹路及特殊的物理性能,其主要由原纸经过三聚氰胺与酚醛树脂浸渍后,经高温高压工序制成。防火板连续热压设备是以密封材料密封气源施加于钢带上带来的压力和钢带张紧辊伸缩产生的张紧力对板材进行加工。当前技术中,密封材料多为纯聚四氟乙烯材料,虽然有部分新材料填充,但相关密封材料在高温环境中易形变、耐磨性能较差,且影响制品的关键密封性能,需要对密封材料进行频繁更换以满足具体应用需求。
聚醚醚酮是一种具有卓越耐高温性能的芳香族热塑性工程塑料,其耐化学稳定性、尺寸稳定性、机械强度也非常优异,因此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轨道交通、船舶、汽车等众多领域。聚醚醚酮具有非常优异的综合性能,但单一的聚醚醚酮树脂还是难以满足不同的使用要求,目前对聚醚醚酮的改性为纤维增强改性、共混改性、填充改性等方法。传统的纤维增强改性聚醚醚酮为玻纤增强聚醚醚酮、碳纤增强聚醚醚酮及玻纤和碳纤混合增强聚醚醚酮等方法,聚醚醚酮摩擦系数很小,具有良好的自润滑性能,但耐磨损能力差,聚醚醚酮/聚四氟乙烯优化共混能获得更好的摩擦磨损性能。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发现现有的聚醚醚酮密封材料在用于防火板热压机时,在高温高压环境下,减摩耐磨性和密封性不足,使用寿命较短。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防火板热压机用密封材料的减摩耐磨性和密封性能,本申请提供一种一种防火板热压机用密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防火板热压机用密封材料,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防火板热压机用密封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聚醚醚酮粉料为基体材料,加入润滑类材料、微纳增强材料等,聚醚醚酮粉料具有优异的耐磨性、物理机械强度和耐化学腐蚀性,耐温等级高,长期使用温度在260℃以上,蠕变性小,耐疲劳性优异,加工粘度调和粉料,调整体系的加工粘度,从而使高粘度的聚醚醚酮生产过程中,孔隙率小,使微纳增强材料浸渍充分,改善密封材料的摩擦系数和密封性能。
优选的,所述微纳增强材料为纳米碳酸钙、纳米二氧化硅、纳米凹凸棒石、玻璃纤维、碳纤维中的一种或几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纳米碳酸钙的比表面积大,能够与聚醚醚酮牢固结合,从而降低密封材料引发裂纹的临界应力,减少裂纹的扩张速度,提高密封材料的韧性;耐磨二氧化硅具有颗粒尺寸小、微孔多、比表面积大等特点,当其充分分散于聚醚醚酮中,可以充当支撑点的作用,并具有对负荷优先承载的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止磨损的进一步发生;可以大幅度提高密封材料的强度、韧性和耐磨性;纳米凹凸棒石的层链状结构在聚醚醚酮体系中形成了无机网络与有机聚合网络相互缠绕交叉的结构,与润滑类材料配合后,进一步与润滑类材料相互作用形成交叉网络结构,加工粘度调和粉料使密封材料的复合网络结构稳定,力学性能好,减摩耐磨性强。
纳米碳酸钙、纳米二氧化硅和纳米凹凸棒石的机械强度高、耐化学腐蚀性和导热性好,但与聚醚醚酮的相容性差,因此使用润滑类材料,以提高二者的界面力,最大程度的提高聚醚醚酮密封材料的耐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5690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