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浮法双合金槽制备光致调光玻璃的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10058177.1 | 申请日: | 2022-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130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30 |
发明(设计)人: | 孟庆瑞;安艳云;鲁大学;胡殿芳;张欣;陈幸;孙立群;李清华;张春;董淑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耀华玻璃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C10/16 | 分类号: | C03C10/16;C03C4/06;C03B18/02;C03B18/18;C03B32/02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8 | 代理人: | 孟玉寒 |
地址: | 066000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浮法双 合金 制备 调光 玻璃 方法 装置 | ||
一种浮法双合金槽制备光致调光玻璃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配制玻璃组分,将配方组分配料经过电熔窑熔化为玻璃液后,通过流道进入第一段合金槽中,成型为所需厚度;将成型后的玻璃快速降温拉至辊道上,进入晶核形成区,晶核形成区温度400‑500℃,停留2‑10min,完成玻璃中卤化银晶体成核;将成核后的玻璃输送至第二段合金槽中,重新升温至580‑700℃,完成玻璃体内晶体生长;最后通过退火窑退火冷却,切割得到产品。本发明采用双合金槽串联方式,将玻璃成型区和晶化区分别在两个合金槽中进行,且利用锡‑银‑铁合金液作为浮托介质,取代纯锡浮托介质,避免锡与银铜等离子置换产生膜层,且制备时间短,生产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致调光玻璃的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浮法双合金槽制备光致调光玻璃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光致调光玻璃是玻璃在太阳光或紫外线的作用下,产生可见光区域的光吸收,改变自身颜色或从无色变为有颜色的玻璃,并且随着太阳光或紫外线强度增加,颜色逐渐加深,在没有太阳光或紫外线的时候又能够恢复到原来颜色的玻璃。目前该类玻璃采用模压法生产,主要应用在眼镜片上。现有技术一般是在普通的玻璃成分中引入光敏剂生产光致变色调光玻璃。常用的玻璃类型有铝硼硅酸盐玻璃、硼硅酸盐玻璃、硼酸盐玻璃、磷酸盐玻璃等,常用的光敏剂包括卤化银、卤化铜等。通常光敏剂以微晶状态均匀地分散在玻璃中,在日光照射下分解,降低玻璃的透光度。离开光源,光敏剂再度结合,恢复透明度状态,玻璃的着色和退色是可逆和永久的。
用光致调光玻璃装饰建筑,室内光线能够随着室外光线变化而自动调整强度,既能使得室内光线柔和,防紫外线,保护室内家具,防止老化,又能使得建筑色彩斑斓,利用玻璃光致调光的性能(光透过率的改变),改变玻璃的遮阳系数及U值,降低室内夏季空调使用功率或冬季采暖的费用,更加节能环保。但是由于光致调光平板玻璃生产难度及技术限制,至今还没有光致调光节能玻璃生产线,也没有本体光致调光玻璃在建筑门窗及车辆等方面的应用。
普通平板玻璃的生产方式主要有平拉和浮法玻璃生产,平拉法生产玻璃的优势在于薄板玻璃生产,控制相对简单,缺点是玻璃平整度不好,难以满足中高端市场的需求,对于平板玻璃的生产最优选的工艺是浮法玻璃工艺,无论其化学稳定性,机械性能,玻璃的平整度都可以满足绝大多数领域的使用需求。
浮法平板玻璃生产工艺是将熔融玻璃液从玻璃池窑中通过流道连续流入锡槽并漂浮在密度较大的金属锡液表面上,在氮氢混合气的保护下,在重力和表面张力及外力的作用下,高温玻璃液在锡液面上铺开、摊平、形成上下表面平整的玻璃板,然后经过硬化、冷却后被引上过渡辊台,通过辊台的辊子转动,把玻璃带拉出锡槽进入退火窑,经退火、切裁,就得到平板玻璃产品。使用浮法工艺能够制造出超白、无色及各种颜色的浮法平板玻璃。
针对光致调光平板玻璃,由于其组分中含有卤化银、铜离子和金离子等,若采用传统的浮法玻璃生产工艺,玻璃液在锡槽中进行成型和晶化,锡槽中的锡液以及保护气体中的氢气,具有置换性和强还原性,容易将玻璃液中的银离子置换和还原为银原子,从而在生产的玻璃表面形成一层膜层;其次,利用同一个锡槽制备平板玻璃难以达到玻璃晶化处理的温度及时间,一是玻璃从成型后到晶化前需要较快的降温速率不容易实现,二是为了满足晶化时间而需要更长的锡槽,造成设备成本大幅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克服现有技术弊端,提供一种浮法双合金槽制备光致调光玻璃的方法及装置,采用双合金槽串联方式,将玻璃成型区和晶化区分别在两个合金槽中进行,且利用锡-银-铁合金液作为浮托介质,取代纯锡浮托介质,避免玻璃成分中银离子同锡液中锡离子置换反应生成膜层,且制备时间短,生产效率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浮法双合金槽制备光致调光玻璃的方法,所述方法为双段合金槽浮法制备,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耀华玻璃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耀华玻璃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5817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农村饮用水源智能净化装置
- 下一篇:一种汽车气刹管路接头加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