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流场分析系统、流场分析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64667.2 | 申请日: | 2022-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917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项杰;郑洪路;高承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一重型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3 | 分类号: | G06F30/13;G06F30/23;G06T17/20;G06F11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友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3 | 代理人: | 唐应梅;尚志峰 |
地址: | 110027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析 系统 方法 计算机 可读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流场分析系统、流场分析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流场分析系统包括:参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隧道模拟参数和风机配置参数;隧道模型建立模块,用于根据隧道模拟参数建立出隧道模型;网格划分模块,用于对隧道模型进行网格划分;流场计算与输出模块,根据风机配置参数以及进行网格划分后的隧道模型进行除尘模拟,并输出除尘模拟结果;流场优化与输出模块,基于预设除尘目标和除尘模拟结果进行除尘模拟修正,直到得出满足预设除尘目标的修正隧道模拟参数和修正风机配置参数并进行输出。本申请通过输入各种参数来建立隧道模型以及计算隧道内流场,并通过对当前流场进行优化,最终得到了除尘效果最佳的参数配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除尘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流场分析系统、流场分析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干式除尘器已经广泛应用于煤矿、隧道、非煤矿山等领域,现有技术中对于干式除尘器的配置大多要经过数次实验或根据之前的成功案例按经验进行配置,导致了每台设备在制造完成后,都要进行调试、整改、调试、整改、调试再整改这样一个过程,费工、费时、费力、费钱,效率低下且调试周期长。
因此,如何提出一种可以快速高效的对干式除尘器进行配置的方案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流场分析系统。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还提出了一种流场分析方法。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还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有鉴于此,本发明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流场分析系统,包括:参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隧道模拟参数和风机配置参数;隧道模型建立模块,用于根据隧道模拟参数建立出隧道模型;网格划分模块,用于对隧道模型进行网格划分;流场计算与输出模块,根据风机配置参数以及进行网格划分后的隧道模型进行除尘模拟,并输出除尘模拟结果;流场优化与输出模块,基于预设除尘目标和除尘模拟结果进行除尘模拟修正,直到得出满足预设除尘目标的修正风机配置参数并进行输出。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流场分析系统,包括:参数获取模块、隧道模型建立模块、网格划分模块、流场计算与输出模块以及流场优化与输出模块。参数获取模块获取了隧道模拟参数之后,隧道模型建立模块根据隧道模拟参数进行建模,将现实中的隧道模型等比例建立出隧道模型,以便于后续模拟隧道内粉尘分布,而后通过网格划分模块对所建立的隧道模型进行网格划分,以确定进行除尘模拟时,计算流场所涉及的计算精度,在对隧道模型进行网格划分之后,通过参数获取模块对风机配置参数进行获取,进而通过流场计算与输出模块根据风机配置参数并结合进行网格划分之后的隧道模型进行除尘模拟,具体的,流场计算与输出模块根据风机配置参数对隧道模型内的流场进行计算,得到隧道内含尘/非含尘气体压力、流速、流向、粉尘的浓度以及分布状态以此作为除尘模拟的结果,即确定了隧道内的风场分布,进而采用流场优化与处理模块基于预设的除尘目标对所得的除尘模拟结果进行修正(预设除尘目标为符合除尘要求的除尘效果,参数修正后相较于参数修正前能够使得隧道内除尘效果提升),即经过迭代计算以得到除尘效果最佳的参数配置作为修正风机配置参数,以此对隧道内除尘效果最佳的配置参数进行了确定,即确定了隧道内的通风除尘方式。本申请通过提出一种流场分析系统,通过输入各种参数来建立隧道模型以及计算隧道内流场,并通过对当前流场进行优化,最终得到了除尘效果最佳的参数配置,进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最终得到的最佳参数配置对隧道内的器械进行配置,以使得除尘器工作时的除尘效果最佳,无需像现有技术一样在实际使用除尘器时,要经过反复的调试整改,费工、费时、费力、费钱,效率低下且调试周期长,而本申请通过流场分析系统直接对现场情况进行了模拟,并得到了除尘效果最佳的配置参数,在实际应用中,只需要按照模拟得到的结果对除尘器进行配置即可,使得除尘器的配置过程快速且高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一重型装备有限公司,未经三一重型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6466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