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活性藻的生物炭@金属型脱硝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066045.3 | 申请日: | 2022-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585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30 |
发明(设计)人: | 唐晓龙;刘恒恒;高凤雨;易红宏;周远松;王成志;陈都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3/34 | 分类号: | B01J23/34;B01D53/86;B01D53/5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04 | 代理人: | 单姣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活性 生物 金属 型脱硝 催化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基于活性藻的生物炭@金属型脱硝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活性藻为具有生命活动的藻类或者通过一定方式能够恢复生命活动的藻种,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向活性藻溶液中加入含Mn的离子化合物,边搅拌边缓慢加入,直到离子化合物完全溶解;
S2、将S1中配制完成的混合液在活性藻正常生存生长环境下反应1-30天,每间隔一段时间,搅拌一次,直到活性藻出现部分或完全混凝沉降,同时溶液中金属离子的浓度不再变化,即反应完成;
S3、将反应完成的活性藻和离子化合物的混合液进行固液分离,收集固体成分;
S4、将S3得到的固体成分进行分级干燥处理,在炭化设备中炭化处理,得到脱硝催化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活性藻的生物炭@金属型脱硝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还加入含W、Co、Ni、Fe、Cu、Ce或Cr的离子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溶液每种金属离子浓度为0.1g/L-10.0g/L。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活性藻的生物炭@金属型脱硝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4中分级干燥处理的方法为:先在105℃-115℃条件下烘干1~6h去除自由水,然后在-15℃~-30℃冷冻干燥2~4h去除结合水,最后使得含水量低于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活性藻的生物炭@金属型脱硝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4中炭化温度为350-500℃,炭化时间为1-8h。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活性藻的生物炭@金属型脱硝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4中炭化温度逐渐升高,升温速率为2-5℃/min。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活性藻的生物炭@金属型脱硝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3中固液分离所得的液体成分可根据金属离子浓度情况重复使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活性藻的生物炭@金属型脱硝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3中固液分离的方法为用中速或慢速滤纸抽滤、或者采用转速为3000r/min以上的高速离心机离心。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活性藻的生物炭@金属型脱硝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生命活动的藻类为小球藻、硅藻或卵囊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活性藻的生物炭@金属型脱硝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生命活动的小球藻、硅藻或卵囊藻与离子化合物反应并烘干后在空气或者惰性气体气氛下炭化,通过一定方式能够恢复生命活动的藻种与离子化合物反应并烘干后在空气或者氢气气氛下炭化。
10.一种基于活性藻的生物炭@金属型脱硝催化剂,其特征在于:利用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基于活性藻的生物炭@金属型脱硝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技大学,未经北京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66045.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