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RDH10和/或其前药在制备治疗和/或预防糖尿病心肌损伤的药物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210066943.9 | 申请日: | 2022-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523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16 |
发明(设计)人: | 蔡卫斌;吴燕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8/44 | 分类号: | A61K38/44;A61K45/06;A61P3/10;A61P9/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孙凤侠 |
地址: | 51027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rdh10 制备 治疗 预防 糖尿病 心肌 损伤 药物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RDH10和/或其前药在制备治疗和/或预防糖尿病心肌损伤的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糖尿病心肌损伤的发展,心肌RDH10基因表达的水平呈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且注射RDH10过表达腺相关病毒可使糖尿病患者心肌RDH10的表达恢复至健康水平,该水平的恢复可有效保护糖尿病患者的心脏功能和心肌结构,延缓和/或抑制糖尿病患者的心脏功能障碍和心肌结构重塑,进而有效预防/治疗糖尿病心肌损伤。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基因治疗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RDH10和/或其前药在制备治疗和/或预防糖尿病心肌损伤的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1972年,Rubler等首次提出了二型糖尿病心肌损伤的概念,是指一种独立于高血压和冠状动脉疾病的原发型心肌损伤。二型糖尿病患者即使在无心肌缺血及高血压时,心脏也会发生以心肌细胞肥大、间质纤维化等为特征的明显病理改变,即二型糖尿病心肌损伤,该损伤会使患者出现左心室舒张和/或收缩功能障碍,最终导致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成为了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视黄醇脱氢酶10(RDH10)是短链脱氢酶/还原酶家族的成员,最初来自于克隆人、小鼠和牛视网膜色素的上皮细胞,且随着对RDH10研究的深入,发现不同物种的RDH10基因亚型之间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非常高,尤其是鼠和人在氨基酸水平上的RDH10之间具有99%的同一性。RDH10基因的含量对细胞增殖、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有着显著的影响,特别的是,RDH10基因的含量还会对一些肿瘤疾病产生影响,如其敲除有利于治疗脑胶质瘤疾病等,但目前尚未有RDH10基因对糖尿病心肌损伤作用的相关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旨在提供RDH10和/或其前药在制备治疗和/或预防糖尿病心肌损伤的药物中的应用,为糖尿病心肌损伤的预防和/或治疗提供一种新选择。
本发明的首要目的是提供RDH10和/或其前药在制备治疗和/或预防糖尿病心肌损伤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RDH10激活剂在制备治疗和/或预防糖尿病心肌损伤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和/或预防糖尿病心肌损伤的药物。
本发明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糖尿病心肌损伤的发展,心肌RDH10基因表达的水平呈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且注射RDH10过表达腺相关病毒可使糖尿病患者心肌RDH10的表达恢复至健康水平,该水平的恢复可有效保护糖尿病患者的心脏功能和心肌结构,延缓和/或抑制糖尿病患者的心脏功能障碍和心肌结构重塑,进而有效预防/治疗糖尿病心肌损伤。因此,RDH10和/或其前药、RDH10激活剂在制备治疗和/或预防糖尿病心肌损伤的药物中的应用均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为验证糖尿病心肌损伤对心肌RDH10基因表达水平是否有影响,随机选取了4、12、24和32周龄的2型糖尿病模型db/db小鼠及其同窝对照db/m小鼠,分别禁食12小时(不禁水)后检测其体重和血糖、心脏功能和RDH10的表达情况,发现糖尿病心肌损伤的发生发展与心肌RDH10基因表达水平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心肌RDH10基因表达水平随着糖尿病心肌损伤的发展,表现为先升后降,且向患有2型糖尿病的小鼠注射重组RDH10过表达9型腺相关病毒,发现小鼠心肌RDH10基因表达水平恢复至健康水平。
本发明还对糖尿病小鼠的心脏功能和心肌结构进行了检测,发现RDH10过表达病毒组在注射了重组RDH10过表达9型腺相关病毒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缩短分数、心肌细胞肥大、心肌细胞间质纤维化和心肌细胞凋亡均得到显著改善,糖尿病小鼠的心脏功能和心肌结构均得到有效保护,进而有效预防/治疗了糖尿病并发的心肌损伤,即糖尿病心肌损伤。
优选地,所述心肌损伤包括心脏功能障碍。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心脏功能障碍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和/或缩短分数的降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未经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6694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