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自动超声基桩检测收放线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70073.2 | 申请日: | 2022-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821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李天博;胡楠;王帅;任昊;石柯;陈宇川;肖海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苏州维速鑫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3/00 | 分类号: | E02D33/00;E02D27/12 |
代理公司: | 南京智造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82 | 代理人: | 张明明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全自动 超声 检测 放线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自动超声基桩检测收放线装置,包括磁吸组件、提升组件和控制箱,所述磁吸组件包括衔铁,所述衔铁一端通过轴承与啮合齿轮相连,所述衔铁正下方放置铁芯(线圈),所述提升组件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一端与控制箱电性相连,另一端贯穿有主动轴,所述主动轴铰接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通过啮合齿轮和从动齿轮啮合,所述从动齿轮和从动轴铰接,所述从动轴连接有驱动辊,所述驱动辊中心开有凹槽,所述凹槽放置径向换能器的连接线,所述连接线通过压合辊压合,所述控制箱与磁吸组件和提升组件电性相连。控制器与远程客户端进行无线通信。本发明单独控制一路径向换能器升降,使PC、手机等便携式终端能远程控制完成基桩检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属于声波透射法相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自动超声基桩检测收放线装置。
背景技术
声波透射法是基桩完整性检测中一种无损检测方法,由径向换能器发射的超声波在基桩内部传播,再对检测到的声波信号进行数字显示,基桩质量无缺陷与基桩有缺陷,检测到的信号参数有显著差异,根据《公路工程基桩检测技术规程》JFG/T F81-01和《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规定,从而能判别基桩是否存在缺陷。
目前声波透射法选用的径向换能器需借助放线器人工,手动控制收放线,导致每次基桩检测至少需要两位检测人员在场,而且人工控制放线导致检测的信号存在较大误差,影响基桩完整性分析。同时,市面上的放线器只考虑了换能器同步收放线,而对基桩进行斜侧需要单独升降一个径向换能器时,缺乏相对的应对策略。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全自动超声基桩检测收放线装置,无需人工现场拉伸径向换能器的控制线,并且实现一台控制器控制多台径向换能器连接设备独立升降,对于超声透射法的平测、斜侧和扇形扫描方法可以通过PC、手机等远程设备自动控制,从而减少了人工参与,完成基桩检测的全自动执行。
本发明时通过以下手段实现上述技术目的。
一种全自动超声基桩检测收放线装置,包括磁吸组件、提升组件和控制箱,所述磁吸组件包括衔铁,所述衔铁一端通过轴承与啮合齿轮相连,所述衔铁另一端通过弹簧固定于支撑板上,所述衔铁正下方放置铁芯(线圈),所述提升组件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一端与控制箱电性相连,另一端贯穿有主动轴,所述主动轴铰接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通过啮合齿轮和从动齿轮啮合,所述从动齿轮和从动轴铰接,所述从动轴固定连接有驱动辊,所述驱动辊中心开身有凹槽,所述凹槽放置径向换能器的连接线,所述驱动辊将所述连接线通过压合辊压合在所述驱动辊凹槽中,所述控制箱与磁吸组件和提升组件电性相连。所述主动轴和从动轴分别贯穿支撑架b和支撑架a立于支撑台上。
进一步的,所述啮合齿轮置于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中心上方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压合辊中设有压电传感器,所述压电传感器外围驱动电路集成于控制箱内。
进一步的,所述主动轴上等间距铰接有多个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数量对应磁吸组件数量,所述主动轴数量为1对应多个主动齿轮。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箱内集成有控制器、滤波、放大、蓝牙、脉冲电路、WiFi和电源模块,所述控制箱通过wifi和蓝牙实现与远程客户端无线通信。
进一步的,所述从动轴与从动轴之间相互独立,所述控制箱能够单独和全部控制所述从动轴转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控制线圈通电,铁芯吸合衔铁,衔铁上啮合齿轮下降,使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间接啮合,从而通过转动主动轴独立控制从动轴转动。进一步的,从动轴转动带动驱动辊转动,单独控制径向换能器的升降。
2、本发明还通过控制箱内部设置的蓝牙、WIFI模块,通过PC、手机等远程客户端实现采集数据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苏州维速鑫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大学;苏州维速鑫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7007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